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冬春之交,贵州省贵阳市见龙洞路和彩湖路交会处,一条嵌入大地的红色飘带格外耀眼,在这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建筑——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内,一场场以“艺术+科技”为媒介的全域行浸数字演艺,以数字化形式向观众全景再现长征故事。
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的标志性、引领性工程,“红飘带”正成为贵州红色旅游的经典之作、必到之地:自2023年10月22日试运营至2024年10月22日正式运营,1年间合计演出8300场,接待省内外入园游客100万人次、观演游客近80万人次。
贵州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地,是红军长征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地区。遵义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
奔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作为长征精神重要形成地和遵义会议精神发源地,如何更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新的飞跃?贵州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工程,将其列为“四大文化工程”之首,积极传承发展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时代光芒。
坚定自信,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遵义会议纪念馆,有一道特别的数字“文物墙”——游客只要点击“墙”上的图片,里面的‘文物’便会跃然眼前。
“目前,遵义会议纪念馆80%的文物都实现了数字化‘上墙’。”遵义会议纪念馆文物保护部工作人员李若雪说:“展陈方式从‘静态被动’向‘主动交互’转变,观众通过文物数字化‘触摸’文物‘对话’历史。”
近年来,遵义会议纪念馆深入挖掘遵义会议历史经验和精神内涵,大力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全面考虑革命文物的故事、历史意义、型制、材质及宣传利用等诸多因素,遵义会议纪念馆经过反复筛选,确定对一批珍贵的馆藏文物及旧址旧居开展数字化保护。
遵义会议纪念馆的持续探索,是贵州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生动缩影。贵州是红色文化的沃土,红色文化资源富集,革命文物优势突出。红军长征转战贵州,足迹遍及9个市(州)60多个县(市、区),留下750余处不可移动长征文物,2500多件可移动文物,高等级长征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一。
以机制建设为牵引。贵州建立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利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和重要红色场馆管理委员会,抓紧推进遵义会议纪念馆等提级归口管理工作和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地方立法,出台《贵州省红色资源认定标准》。
以文物保护为重点。贵州组织制定全省统一的红色资源调查、认定、分类和定级标准,启动编制《贵州省革命文物保护工作规划》,提升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组织开展贵州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保护利用现状核查、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工作。
以展陈提升为关键。贵州启动开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整体展示展陈水平提升工作,出台《关于优化重要红色纪念场馆展示展陈提升红色文化整体呈现水平的指导意见》《重要红色纪念场馆展陈内容提升实施方案》,优化提升遵义会议纪念馆等10个重要红色纪念场馆。
挖掘内涵,强化红色价值认同
在同一片天空下续写红色历史,在同一片土地上播撒红色希望——2024年9月1日,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中国工农红军贵州石阡困牛山红军学校授旗授牌仪式暨开学典礼举行,第一批271名学生正式入学。
贵州是中国革命的圣地、福地、伟大转折地。2008年7月,中国第一所红军小学——娄山关红军小学在贵州遵义建成。沐浴春风雨露,十余年躬耕不辍,从娄山关下到乌蒙腹地,从赤水河畔到武陵山麓……一座座红色校舍接连投用,全省红军小学达20所。
红色文化是培根铸魂、激励人民奋勇担当的强大精神支柱。红色文化如何浸润更多孩子心灵?红色基因如何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贵州赓续信仰之火、锚定价值坐标,持续强化红色价值传承教育。
在品牌活动打造上持续发力。贵州以打造红色基因传承引领地为目标,持续深化“五进五促”(进机关促服务、进学校促成长、进企业促发展、进社区促和谐、进公园促文明)品牌宣讲活动,推动红色文化普及。
在红色阵地培育上持续发力。贵州着力培育提升一批红色主题教育基地,发挥好贵州长征干部学院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阵地作用,系统化、常态化面向全国讲好长征故事和贵州故事,现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62处,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9处。
在红色研学实践上持续发力。贵州持续开展好“重走长征路”研培体验等系列活动,制定实施红军长征村、长征历史步道建设保护计划,持续推出红色研学精品课程,持续办好红色讲解员大赛,建设一批红色讲解员先锋队,提升贵州红色文化整体呈现水平。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等先后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
践行担当,激发红色文化活力
2024年12月6日,2025年贵州文旅优惠活动新闻发布会传来新动向——2025年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为响应2025年全省文旅系列优惠活动,贵州推出了20条红色旅游线路。
“特别注重线路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既有适合大众游客的经典线路,也有针对特定人群的亲子游、研学游、党建红培等定制线路。”贵州旅游协会旅行社分会会长朱曦介绍,此次推出的线路以“旅游观光和红色体验1:1”为宗旨,力求为游客提供一次深刻的红色文化体验和自然风光欣赏之旅。
据悉,此次推出的20条红色旅游线路不仅涵盖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等贵州著名风景名胜区,还深度融合了遵义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纪念馆、娄山关等红色旅游资源,实现线路景点全省各市(州)全覆盖。
近年来,贵州持续强化红色资源文旅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以红色文化为引领,持续推出和打造“重走长征路”等红色文化体验旅游、红色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红色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打造“文化+”产业链。
伴随着舞台灯光亮起,数十名红军从吊桥冲向战场,舞台上方倾斜而下的水柱化作“湘江”,红军在炮火轰炸中穿越浮桥……在遵义市凤凰山文化广场伟大转折剧场上演的《伟大转折》剧目,通过现代舞台创意和新科技手段带来全景沉浸式演艺效果,与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并称为贵州长征文化“双子星”。
编制《遵义市红色旅游提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一年快起步、两年见成效、三年大提升”行动目标;建立红色文化人才资源库,整理完善红色文化专家档案;以文学、影视、舞台剧目等形式,推出红色主题文艺精品……为全面提升全省红色文化整体呈现水平,贵州从多个方面入手,强化宣传推广红色文化的覆盖面,努力让红色故土成为焕发勃勃生机的红色沃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谌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