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5周年之际,贵州正在着力演绎一场“人生逆袭”。上半年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回升向好态势得以巩固。从“蜀道难”到“高速平原”,从“挖煤的”到“卖风景的”,从锄头到鼠标,从贫困到幸福,贵州的西部大开发历程,可以说是一部从“山里娃”到“国际范儿”的励志剧。今天我们从一亩地,看看贵州如何上演逆袭。
绝地逢生之变
十年时间,石漠化程度由47%下降到10%以下,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这组卫星对比让原本寂寂无名的关岭自治县火爆出圈。
关岭是贵州石漠化较严重的地区之一。
关岭县花江镇坝山村村民曾德春告诉我们,以前,他们生活的这个地方,都是鸡窝土,这个窝里种一株玉米,隔一米种一株玉米,产量太少。一年种到头,根本不够吃。
“巴掌田”“鸡窝地”,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到2000年,贵州潜在和已经形成的石漠化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超过47%,涉及78个县市区。
“石疙瘩”里蹦出了“摇钱树”,一亩石头地能种植70株花椒树,直接产值达到7000元,绿了石山也富了百姓。
关岭县百合街道红星村上木扎寨村民曹乾慧说:“我们家种花椒,一年能卖1000多2000斤,收入很不错。”
花江峡谷另一岸的贞丰县北盘江镇银洞湾村党支部书记胡超祥告诉我们,1999年,他们村的年人均收入只有300多元,而现在年人均收入能达到1.4万元,这就是苦干实干,绝地逢生的结果。
这场“绝地逢生”来得并不容易,是几代人的久久为功。
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熊康宁是最早从事石漠化治理的人。他告诉记者,石漠化治理是分阶段进行的,在“十五”期间的时候,要从石漠化的成因去着手,因地制宜治理石漠化;到了“十一五”的时候,不同等级的石漠化的治理,思路不一样,措施不一样;“十二五”的时候,就要考虑石漠化治理与脱贫攻坚怎么样结合起来,不仅山要变绿,人也要变富;“十三五”的时候,把石漠化治理和产业发展紧紧地结合起来,“十四五”,山上已经变绿起来了,就要考虑石漠化治理它形成的生态系统是不是能够发挥到最大,能够发挥为人类服务的功能。
20多年,贵州治理石漠化面积16000平方米,接近全省石漠化面积的一半,“花江模式”入选联合国生态修复十年亚太地区十五家案例,石漠化治理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瑶山一步跨千年
花椒、火龙果、蜂糖李、佛手瓜,贵州的石头地里四季唱丰收。奶茶店、旅拍店、药浴体验店,位于荔波县的瑶山古寨一亩地则实现了“一步跨千年”。作为4A级景区,今年有超30万游客被引到这个古村寨。
瑶山,这个贵州极贫的代名词,在2020年和全国同步脱贫,实现逆袭。
荔波县瑶山瑶族乡瑶山村村民王小业和何小妹是一对夫妻,他们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在山里住的是茅草屋,上学从老家到学校要走两三个小时,而且没有鞋子穿,肚子也吃不饱。
这是一场改变命运的大搬迁,散落在大山的瑶族群众历经了4次搬迁,集中居住到了这里。这是一场“绝地逢生”的大开发,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绿水青山正变成金山银山。今年以来,瑶山古寨景区接待游客突破3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300万元,均超过去年全年。
王小业和何小妹的日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家庭现在年收入达到了6万元,吃穿不愁,家里还购置了小轿车。他们说:“非常感谢国家。如果没有国家,就不会有我们生活的巨变,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回来把我们家乡建设得更好。”
荔波县瑶山瑶族乡人民政府原乡长何正光是瑶山巨变的参与者、见证者,他分享了他眼中瑶山的巨变:“我们的亩产值从2004年的1000元涨到现在的10万元,翻了100倍。更重要的是,每年都有孩子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年轻人们都有想法,有拼劲儿!”
逆袭,是绝处逢生,一亩地的产值翻了100倍;逆袭,是后发赶超,一亩地崛起着栋栋亿元楼。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在贵阳市花果园双子塔东塔这栋写字楼里,66楼的商家正在为59楼的客户制定交易方案。“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新型产业链,正在成为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新模式。这栋占地不到4亩的写字楼,入驻企业达到了80家。
向上,拓展了城市发展的新空间,提升了经济增长的容积率。在贵阳贵安,亿元楼已经达到了34栋。
贵州的一亩地,有高楼大厦,有绿水青山;有古老民俗,也有新潮科技。“逆袭”是绝处逢生,也是后发赶超,充满了智慧和韧劲,是对未来的无限期许,和每一步的脚踏实地。未来,这片土地还将继续书写传奇。毕竟,贵州人早就习惯了在“山路十八弯”中,踏平坎坷成大道。
记者: 张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