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我省第一大出口农产品。这一片叶子,精彩演绎了“人与青山两不负”的生动实践。
目前,全省已建成出口备案茶叶基地63.8万亩,出口茶生产企业54家,产能2万吨。2023年,全省茶叶出口量5834.55吨,出口额9717.97万美元,位列我国茶叶出口省份前十位,且出口均价达到16.9美元/千克,居全国第一。
我省是兼具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无污染的全境高原茶区,一直坚持的“干净茶”策略,构建起了全产业链绿色生态的质量安全优势。“如何利用好优势、把握好机遇,这是贵州茶人、茶企、茶商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省茶叶协会副会长周素平认为,当前贵州茶叶出口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一些挑战,诸如对国内茶产业总体形势认知不够、茶叶出口专业人才紧缺、主体实力不强、海外企业难嫁接、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力较弱等,凭借资源禀赋做好茶叶出口,还须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为此,8月30日,2024中国茶叶出海计划——贵州茶叶走出去专场培训“开班”。这场培训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贵州省茶叶协会、“一带一路”国际茶贸易产业科技创新院、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提出要以最优质的产品迎接最严格的标准,使得贵州茶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做成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的产业。
“最初,我们更多是进行茶叶标准的宣贯和培训,着重分享‘是什么’与‘如何做’,让大家了解国内外茶叶食品安全标准存在的差异。而在今天贵州茶产业的发展背景下,SGS的企业培训则是从行业品牌打造、质量赋能的角度切入,推动企业更主动思考‘贵州茶出口’如何做得更好、走得更远。”SGS重庆公司党支部书记、SGS西南区运营管理总监蒋盈盈说。
茶叶出口的基础是有稳定可持续的产品,关键是符合标准,核心是产品质量安全。蒋盈盈认为,茶叶对消费者而言,关心的无外乎是好不好喝、安不安全。但对生产企业来说,则意味着从种植采收到加工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下足功夫,建立起完整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毕竟,好的质量不是靠检验得来的,而是通过长时间、全过程的严格管理实现的。
质量是可持续发展之道。2019年落地铜仁市思南县的贵州詹姆斯芬利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绿茶、红茶出口到对质量要求严格的欧美、中东等市场,并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今年预计出口量将达1600吨,出口额300万美元,同比增长超过90%。“海外市场对质量标准的要求也在变化,我们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合作的茶园已通过雨林联盟认证或欧盟有机认证,但仍要关注海外市场的最新动态,把控好市场的趋势,扎扎实实做好质量管控,这也正是我们来参加这次培训的目的。”该公司公关经理刘仁军表示。
“通过这次培训,增强了我们对茶叶生产质量管控和质量管理体系搭建的意识。无论是内销还是出口,质量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当然,更加严格的欧盟标准,也是我们努力要达到的。”贵州贵天下进出口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陈浩介绍,目前该公司出口业务主要集中在非洲,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提升贵州茶的拼配占比,二是在质量管控上不断向高标准靠近,为后续拓展海外市场奠定基础。
茶叶出口是实现夏秋茶资源充分利用的必要途径,也是检验贵州茶产业链水平(茶园管理水平、茶叶质量安全以及工业化生产、市场开拓能力)的试金石。贵州净团进出口贸易公司负责人赵浩然表示,夏秋茶作为出口茶的核心原材料,不仅可提高茶叶下树率,让老百姓增收,也丝毫不影响国内名优茶的生产和销售,“无疑是个发展亮点。”
贵州净团进出口贸易公司是贵州宏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于今年5月成立,专门负责茶叶出口业务。2023年,宏源茶叶出口额达1.12亿元,出口量400吨,依托在摩洛哥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两个海外仓,将贵州茶销往了非洲、中亚及欧美部分国家。“我们采用的是以销定产模式,今年已经接到了超过2亿元的订单,出口茶业务越做越有信心。”赵浩然说,“这次培训让我们更细致了解到欧盟市场对于茶叶产品的标准,接下来将会从种植、生产、加工各个环节去努力,期望到2027年可将茶叶直销欧洲市场。”
此次培训是支持贵州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贵州茶产业对标国际市场的又一次尝试。周素平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助推我省茶企在质量安全上更加稳扎稳打,并加强对内对外的交流,让贵州茶成为高品质茶的代名词,让贵州茶“走出去”的步伐更加稳健。(记者 李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