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贵州

全国生态日丨生态持续向好,“公园省”孕育勃勃生机

2023年6月28日,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贵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殷殷嘱托,深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年来,随着生态的绿色越发饱满,在贵州,越来越多的新物种被发现,“公园省”孕育着勃勃生机。

今年5月,科研人员在乌江流域贵阳市乌当区的一处溶洞地下河内发现一种新鱼类,并命名为“贵阳金线鲃”。

据省农科院水产所鱼类生态与环境研究室主任曾圣介绍,这一新发现的金线鲃鱼种是一个洞穴鱼类,分布的区域比较狭窄。目前,乌江流域特有的鱼类有包括华缨鱼、多鳞四须鲃等等,在他看来,发现的特有鱼类越多,也侧面说明了鱼类资源量得到恢复。

的确,新物种的发现无疑是对我国长江流域开展的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最大肯定。

长江流域全面实施“十年禁渔”已有三年时间。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秀美生态画卷在长江沿岸展开。

然而,要进一步查明长江的生态状况,还需要进行一场“大体检”。

早上7点,贵州省农科院水产所鱼类生态与环境研究室助理研究员闵文武和两名化屋村村民泛舟江上,2024年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贵州站西化屋村站点的监测正在进行。

“化屋村是乌江南北两源的交汇处,也是我们固定的采集点。”除了采集鱼类,研究人员还对浮游生物、水质等进行了采样。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贵州在乌江、赤水河、清水江和草海等多个重点流域布设了36个站点开展监测。

这次,研究人员在化屋村采集到一条重达12.25 千克的花鲢,这也是自2017年开展监测以来在该站点采集到的最大花鲢。根据研究人员观察,近年来,乌江流域鱼类小型化的趋势得到了缓解。

“比如这条中华倒刺鲃,它是长江上游的特有鱼类,今天采集上来的这条有三斤左右。但是这样的规格在以前是少见的,可能就一斤左右。”贵州省农科院水产所鱼类生态与环境研究室副研究员王雪表示,通过监测发现,采集的鱼类数量确实是有增加,特别是乌江中下游像思南、沿河等地,采到的胭脂鱼等珍惜鱼种,在禁捕后,数量呈明显上升之势。

曾圣研究员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鱼类种群结构的变化。“我们发现的肉食性鱼类数量也是越来越多,肉食性鱼类在水体食物链最顶端,这也反映了鱼类资源量的增加。”他说。

持续加强的河流治理力度保障了鱼类资源量的增加。

在水面,黔西市联合沿岸的清镇市、织金县开展乌江干流及六冲河常态化巡查护河;在两岸,三年多来黔西市在化屋村建设了123个生活污水治理设备,实现全村覆盖,现在设备的建设范围还在扩大。

毕节市生态环境局黔西分局副局长周钰滔介绍,“现在我们已经争取到项目资金,对六冲河沿岸的4个乡镇陆续部署了生活污水治理系统,采取小型集中式加分散式的方式,把生活污水回用灌溉。这两年,六冲河两个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的数据显示,水质都优于二类水。”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近年来,贵州累计争取中央资金48.5亿元,在乌江流域、乌蒙山区、武陵山区等重点区域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累计修复面积547平方公里。

在铜仁市,实施近3年的“武陵山区山水工程”整体建设进入尾声。梵净山脚下,习家坪、二坝、长岗岭等全长46公里的7处生态廊道建设完成,为野生动物拓宽生境空间295平方公里。

“2023年,我们在这条通村公路上修建了一条高4.5米,宽4.5米,长约300米的通道,有效保障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印江县紫薇镇党委副书记田宏进说。

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推进,当地野生动物活动更加频繁,梵净山下不时可见“地上车行驶、桥上动物过”的场景。今年3月,工作人员在山上救助了一只野生幼龄黔金丝猴。目前,在贵州梵净山管理局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生活着9只黔金丝猴。

“有4只是从野外救助的,5只是人工饲养条件下繁育出生的。”贵州梵净山管理局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黔金丝猴研究中心)副主任杨伟介绍说:“去年管理局成立了黔金丝猴研究中心,这些饲养笼舍紧挨着保护区,这样保证了黔金丝猴们生活的地方包括气候、温度、湿度等各个方面都比较贴近于原生环境。”

现在,发现的梵净山野生动植数量增加到7925种,珍稀濒危动植物得到有力保护。

持续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近年来,贵州不断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和示范创建,2023年,森林覆盖率达63%,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保持优良,主要河流出省断面水质全部优良。森林覆盖率连续增幅、实施退耕还林面积、综合治理石漠化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世界自然遗产全国最多,动植物种类全国第三。

黔金丝猴

在贵阳市中心,黔灵山公园因其良好的生态成为众多外地游客的打卡地。

“在市中心有这样的生态公园确实很不错。”一名四川游客说,他特地带了孩子前来观赏野生猕猴。

“这段时间,黔灵山公园每天有超过5万的市民和游客来游玩。公园内的野生鸟类超过了上百种,动物园内还饲养多种国家重点保护一二级野生动物,还有超过1500种的植物。”贵阳市黔灵山公园动物管养科副科长王琦介绍。

在黔灵山这块超过400公顷的生态绿地上,每天,上万只飞鸟栖息林间,上千只野生猕猴自在生活,有些市民、游客还和猕猴结了“对子”、交了“朋友”,这就是贵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生动写照。随着一项项生态文明改革举措的开花结果,在贵州,更多的新物种被发现,一个个生态数据刷新记录,多彩公园省焕发着勃勃生机。

铜仁融媒申逸恺、叶顺强以及黔西融媒对本文亦有贡献

记者: 刘粒粒 梁林杰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