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以党建引领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切实提高“见医率、见药率、见干率”,保障群众病有所医、病有良医。
每周一至周五,印江自治县健康小屋都会有一位县级医院主治大夫免费坐诊。“很方便。医生看病耐心、讲解详细。”没花一分钱,黄冬露得到县医院妇产科主任杨素容诊疗。
为了完善医防融合,印江自治县实施强医工程,建设健康小屋,组织内外妇儿等常见病、多发病45位中西医专家,轮流坐诊,免费为群众看病。同时,打造“医心为民·健康同行”党建品牌,2023年度下派医师2330人次,开展巡诊义诊320场,惠及11.3万人,确保群众见医见药见干部。
近年来,贵州以党建引领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切实提高见医率、见药率、见干率,保障群众病有所医、病有良医,护佑好全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资源下沉解决急难愁盼
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实施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及“七个专项行动”,着力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紧扣“抓两头带中间”,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水平,让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
何为“抓两头带中间”?即一头抓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一头抓村卫生室健康发展;同时,推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县域医共体、县域医疗次中心等持续发展。
1月10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一场大型义诊如期开展。“能在本地得到广东专家诊疗,不用舟车劳顿到省外看病,非常满意。”泌尿外科患者张松(化名)表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党委书记孙祥宙说:“我们以党建引领做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贵州,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患者解决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
截至2023年底,贵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5个医院项目医院累计派驻专家524人次(其中长期在黔专家130人);引进新技术、新项目409项,填补国内空白4项、西南空白20项、省内空白77项;吸引外省市超15.8万人次来黔就医。
在县域医共体和县域医疗次中心方面,全省已有80个县(市、区)建设医共体143个,建成10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县域内就诊率为92.6%。
重视小问题改善大民生
松桃自治县蓼皋街道人口超10万人,辖区老年人和婴幼儿人群较多,是呼吸道疾病的易感人群,疫苗、药物等物资储备必不可少。
“应急药看起来不起眼,关键时刻却是定心丸。”蓼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胡文明表示,2023年以来,已接种流感疫苗8000多人次,目前抗病毒药物、防治感冒等相关药品储备充足。
重视小问题,改善大民生。白天看病要请假、看病就医排长队、住院缴费难得跑等一系列小问题,成为许多上班族、学生族、患者看病就医过程中的痛点、难点。
针对此类群众看病就医的问题,2023年,贵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研究制定了《贵州省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2023-2025年)实施方案》,在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启动开展三年主题活动,全过程提升群众就医感受。
2023年9月1日,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夜间门诊如期开诊,医院20个科室开门接诊,该院舒燕萍、毕斌、张太珍等知名专家带队坐诊。“夜间门诊很方便,孩子放学了就可以看医生,一点也不耽误事儿!”陈阿姨说。
2023年以来,全省100余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在需求较多门诊科室,弹性开设午间、夜间、周末门诊,患者看病就医更便捷,就医感受持续提升。在党建引领下,全省医疗机构围绕优化诊前、门诊、急救、住院、诊后、支撑等环节提出了27条具体措施,切切实实改进医疗服务,力求让患者看病就医更加省心、舒心、安心、暖心、畅心、放心。
党建引领提升民生“三感”
“老人家,您的血压正常,没啥问题。”“您抬一下头,之前有做过甲状腺检查吗?”……1月12日,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药文化宣讲“五进”活动已经成功开展98期,一对一问诊、特色中医治疗深受群众青睐。
“我们组织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等专家开展义诊,潜心打造‘中医中药·护佑健康’中医药文化传播品牌。”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张敬杰说。
贵州卫健系统扎实开展党建活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破解群众看病慢、看病难、排长队问题,护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升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贵州省人民医院构建“一院两区”的新格局,开设全省第一个儿童镇静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开通儿童夜间门诊,南明院区CT、MRI检查时间提前至早上7点。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立专病中心,筹建入院服务中心、远程医学中心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改变患者围着科室转的现象,切实提升健康服务温度。
…………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见医见药见干部,是贵州老百姓的期待,也是贵州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水平的实力展现。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杨慧表示,将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目标,大力实施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及“七个专项行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当代贵州》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