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贵州

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态美!守好“两条底线”奋力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

二月的贵大地,绚烂美景渐次铺开:

梵净山青山叠翠,太平河旁小桥流水;

荔波“人间绿宝石”,江水绿如蓝触动心灵;

湄潭、普安等地茶山连绵起伏,宁静悠远……

如诗如画的风景背后,是贵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生动写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赴贵州视察,指示贵州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2022年1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明确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定位。

贵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生态协同共进。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守好发展底线

贵州,山地和丘陵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2.5%,“八山一水一分田”加之喀斯特地貌分布密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学会“扬长避短”。

新春伊始,新的希望与生机正在贵州山林间萌发。在黔东南州镇远县羊场镇的林下天麻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栽种天麻。该州森林覆盖率高达69.63%,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和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走出了一条林海生金、绿富同兴的道路。

依托近万公顷的竹海资源,赤水市用“一根竹”,串起一、二、三产业,让竹产业成为竹农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利器,31.8万赤水人民过上富“竹”生活。今年,赤水市将继续立足资源禀赋,积极响应“以竹代塑”倡议,加快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石山变青山,贵州因地制宜推进石漠化治理,累计治理面积居全国第一。关岭自治县探索通过人工种草治石,打造关岭牛饲草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化扶贫和石漠化治理同步双赢。该县还将石漠化治理与新能源发展结合,开创“光伏+石漠化治理”新模式。

2023年,贵州绿色经济占比达46%左右,节能降碳成效显著。

工业经济全面加快绿色转型,印发《贵州省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贵州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全省新增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5家、绿色工业园区4个;

绿色能源在发电量中占比越来越大,完成480万千瓦现役煤电机组改造升级;

新增和更新的城市公交车、出租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分别达100%、97.4%;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居全国前列;

…………

“绿色”已然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动能。

充分发挥优良生态这一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守好生态底线

青山多妩媚,绿水流不尽。初春,来到坐落于山坳间的黔西市化屋村,乌江源百里画廊景区内碧波荡漾、游船如织。

对长江母亲河的保护,是习近平总书记最为牵挂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首站就来到化屋村,指出“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希望乡亲们继续努力奋斗,把乡村产业发展得更好,把乡村建设得更美。”

化屋村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积极培育着带动振兴的一系列产业动能,将村庄打造成了全省、全国乡村振兴新典范和绿色发展新样板。

2009年以前,乌江曾受到严重污染。当时,位于乌江34号泉眼附近的交椅山渣场磷石膏废渣堆积如山,缺乏防渗漏设计,高浓度含磷污水渗入地下,与乌江地下水汇合,再通过34号泉眼进入乌江,江水变成了乳白色。

乌江治理,重在治磷。我省于2009年启动34号泉眼污染治理,一直持续至今,通过多年的一体化治理,2021年,乌江34号泉眼下游得以重现碧水清流。

不只乌江,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系统部署,持续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全面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全面实施完成乌蒙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今年还将实施完成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清水江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5500亩以及苗岭山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项目。

2023年,全省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98.6%,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森林覆盖率达63%……厚植生态底色,贵州实现了大地常绿、空气常新、碧水长流、土壤常净。

新时代新征程,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态美,奋力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

今年1月,贵州出台全国首个将水量纳入生态补偿的办法——《贵州省赤水河等八大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办法》。

根据最新的规定,贵州省内八大流域共设置25个水质监测断面、30个水量监测断面,实行“全覆盖、多方位、多元化”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

一直以来,贵州坚持争当全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的“先行者”。启动新一轮八大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办法正是贵州不断探索完善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制度的一个缩影。

刚刚过去的一年,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31项改革经验被列为国家改革成果案例;《贵州省林业碳票登记及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印发;与云南、四川共同实施第二轮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林业碳汇(碳票)试点;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挂牌。

创新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扩大论坛品牌优势,使其成为对外展示贵州乃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

贵州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一大批优质项目正纷纷落户,一个个重点项目正加快建设,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势头正劲。

2月18日,贵州省义务植树活动如约而至。十年树木,聚木成林。全省十年累计植树6.05亿株,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全面向好。

今年,我省还将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建好用好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积极探索“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建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一代代干部群众的接力中,贵州奋进新征程的足迹越发铿锵有力。把“生态资本”变成“富民资本”,把“生态之绿”变成“发展之绿”,贵州正努力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全省生态环境系统

构筑高质量发展绿色屏障

2月21日,凯里市上寨水库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站全面通过验收,即将正式投入运行,届时可对日供水量4.3万立方米的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测,为28.8万人的饮水安全提供有效监控和有力保障。

近年来,黔东南州全力构建水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实行水环境质量清单化管理,逐步实现全州水生态环境“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的智能化管理,“两江一河”出境断面自动监测全覆盖,助力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23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显示,黔东南州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在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九。

作为全国首批、西部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始终坚持以更高站位推进降碳、更大力度实施减污、更实举措扩绿提质、更深层次先行试验及构建起具有贵州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努力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面对更多难啃的“硬骨头”,贵州敢于动真碰硬,持续发出“多彩贵州拒绝污染”的最强音——

在全国率先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问责;率先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率先开展环境风险防控攻坚战……一个个“率先”构筑起长江、珠江上游的绿色屏障。

过去一年,贵州谋划开展污染防治攻坚5场标志性战役和7个专项攻坚行动,不断拓展生态环境智慧治理的新方法和新路径,优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

过去一年,省生态环境厅制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和支持贵安新区等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率先在全国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入河排污口设置“三合一”审批制度改革,将环评手续办理时限从100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助推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蹄疾步稳。

今年春节假期刚过,全省各级生态环境系统深入企业开展复工复产相关环保工作帮扶服务,全力助推企业绿色高质量复工复产。新的一年,贵州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探索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参与和服务经济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占GDP比重从2019年的40%增长到2023年的46%左右 绿色经济势头强劲

近年来,贵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让生态要素成为生产要素、生态优势成为发展优势、生态财富成为经济财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去年11月,工信部公布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贵州35家企业入选“绿色工厂”,贵州习水经济开发区、贵安综合保税区、乌当经济开发区、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绿色工业园区”,贵阳中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入选“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在今年1月火爆互联网的全国“农业大摸底”中,“贵州生态产品”再次强势出圈,出口量全国第一、全球第三的贵州铜仁抹茶榜上有名;

今年春节期间,贵阳市“无废商场”代表之一的云岩区印象城购物中心,天然气燃烧余热回收利用,使商场内温度不低于18摄氏度,为近10万人次提供了温暖的购物消费体验;

节后复工第一天,盘州市盘江新光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一期主厂房开机点火,作为西南地区首个超超临界火电项目,这里每发1度电仅消耗269.88克标煤,比贵州现役统调装机平均供电煤耗约低20%,为同类型机组世界先进水平。该项目建设对助推全省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促进煤电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绿色产业,是乌当区‘两山’转化的生动实践。”贵阳市乌当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之一,乌当区将助推健康医药与电子信息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百花齐放,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与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

…………

放眼黔中大地,绿色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人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生态幸福感不断提升。2019年,贵州绿色经济占GDP比重40%,2023年已增长到46%左右。5年间,绿色经济占比提高了6个百分点。阔步高质量发展新征途,贵州将坚持把绿色化贯穿“四新”“四化”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 王瑶 张弘弢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关键词: 贵州 底线 生态 百姓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