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遍布全省的各类开发区是重要平台。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强调要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去年10月召开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强调,要把开发区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强调推进要素向开发区集中、主体向开发区集聚、产业向开发区集群,明确提出加快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贵州日报天眼新闻今天推出“开发区迈向增长极”系列报道之贵州习水经开区篇,敬请关注。
遵循古法,贵州习水经开区白酒企业前不久已经迎来投粮下沙、酿造新醅的黄金时段。
习水经开区依托赤水河流域的独特资源,紧紧抓住贵州打造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的战略机遇,构建起“2+3+N”的白酒产业集群发展舰队,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条,推进“智绿”转型,推动白酒产业革新。而今,习水被称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是全国白酒七大主产区之一。
数据显示,2023年,习水经开区白酒基酒产量16.2万千升,白酒产能18.6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346.8亿元。2024年上半年,白酒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6.86亿元,同比增长17.35%;工业增加值112.06亿元,同比增长17.35%;销售收入200亿元,基酒产量9万千升。
全产业链发展 树立产业集群新标杆
“生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上甑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蒸酒的提取酒率和优质酒的产量。
“传统上甑方式高度依赖酿酒师傅的经验和技巧,而我们公司生产的上甑机器人,能实现‘轻、松、薄、准、匀、平’的上甑效果。”贵州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汤方敏说。
在该公司展示区,智能灵巧的上甑机器人惹人注目,精密传感器和先进控制系统,让机械臂能够精确地模拟人工上甑动作,以恰到好处的力度和速度,将酒醅均匀地铺撒在酒甑之中,确保了蒸馏过程中热气均匀穿透和酒分有效提取。
以智能酿造延续古法工艺,习水经开区抢抓白酒行业科技赋能的发展机遇,紧盯白酒智能装备市场,投资2亿元建设白酒酿造智能装备生产基地,引进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并于2022年10月投产。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2亿元,我们生产的上甑机器人、摘酒机器人、出窖(入窖)机器人等系列工匠机器人产品,为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白酒企业智慧化生产配套提供就近服务。”汤方敏说。
通过腾笼换鸟盘活闲置厂房、招商引资新建厂房,习水经开区引进包材企业27家,总投资38亿元,打造了温水、二郎2个白酒包材产业园。今年1至6月,包材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67亿元,同比增长11.75%;完成营业收入约11.25亿元,同比增长10.18%。
“园区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5.57亿元,规模和综合实力在西南地区同行业中遥遥领先。”习水二郎俊丰白酒配套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
习水经开区全力以赴在“产业强链”上出实效,白酒配套产业实现白酒产业链、包材产业链、酿酒装备制造产业链、循环产业链、物流产业链、白酒销售产业链等全产业链发展。
“智绿”驱动 引领产业迭代升级
在习酒集团李子春包装物流园,矗立着一块巨大的数字显示屏。背后的计算机实时捕捉生产数据,显示屏呈现5条包装生产线的全景动态。
车间里,AGV搬运机器人、全自动封箱打包机、智能堆垛机器人等现代化设备有序协同作业。
“得益于车间智慧化建设,员工从原来的实时操控者变成了产线监控把关员,产能从以前一个小时约500件,提升到现在约1200件,增长幅度超过了两倍。”该公司生产信息化工作人员程浪说。
作为龙头企业,习酒集团率先打造的“5G智慧仓储+数字化工厂”,实现生产各环节与机械化大数据智能化深度融合。5月10日,北京大学与习酒集团达成共建“酱酒行业数字化转型联合实验室”,全面为“数字习酒”“智慧习酒”的发展赋能。
数字化转型正逐步成为该区白酒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引领着各企业向更高效、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行。
贵州安酒作为贵州首批“生态酿酒企业”,在绿色酿造领域持续精耕细作。2023年6月,贵州安酒与中华环保联合会携手,共同启动“赤水河水资源保护项目”。今年1月1日,贵州安酒荣膺贵州省省级“绿色工厂”称号,并乘势而上,积极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
“我们斥资上亿元,全面完成了环保设施的建设与升级,创新性地实施黄水与污水‘分别收集、错峰处理’的策略,打造出行业高标准的污水处理厂。”贵州安酒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持续研发资源再利用技术,成功将黄水转化为高价值的香精香料,实现了污水处理厂沼气发电等。
梯次布局 打造酱酒第二极
习水经开区全力推进三大白酒产区建设,规划酱香白酒总产能38万千升,以打造优质白酒主导产业链产业集群为引领,构建具有习水特色的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实现“千亿级”产区目标,致力于将习水产区打造成“中国式现代化白酒产区样板”和中国酱酒核心产区第二极。
习水经开区坚持做大做强白酒首位产业,重点培育了习酒公司、茅台和义兴分公司2个百亿级企业,安酒、小糊涂仙心悠然、步长洞酿洞藏3个十亿级企业,承天门、中赤、习湖酒厂、宋窖等一批亿元级企业,形成“2+3+N”白酒产业梯次发展格局。
“‘2+3+N’的梯次发展格局,紧紧依托习酒与茅台和义兴两大核心企业作为领航的‘航空母舰’,带动‘3+N’模式下的‘护卫舰’与‘驱逐舰’队伍携手共进,破浪前行,共同塑造并提升了习水产区的酱酒品牌影响力。”贵州安酒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众多优质白酒企业共享这片孕育优质酱香美酒的独特河谷“小气候”,共同秉承“12987”传统酿造工艺(一个周期、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共同受益于习水经开区产业政策的精心培育与全方位扶持。同时,种种产业集聚效应的叠加进一步推动了整个白酒产业的结构优化、融合创新、协同发展。
“正因为企业聚集,我们所在的园区天然气价格由原来每方4.25元,降至3.8元,每年节省生产成本150万元左右。”贵州小糊涂仙总经理杨建军说,产业集群发展还促进了企业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比如遇到生产问题,周边酒厂专家可迅速提供建议,污水处理站出现临时故障,邻近酒厂可协助处理,避免停产。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