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完善柔性引才保障机制,铜仁市采取政府引导、单位共建、人才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创建“候鸟型”人才工作站,2024年评选认定首批10家“候鸟型”人才工作站,并给予100万元财政补贴资金支持。
根据《铜仁市“候鸟型”人才工作站建设实施细则(试行)》,对符合条件的“候鸟型”人才提供旅游免票、医疗保障、子女入学、人才公寓等全方位服务,市级给予平台的补贴资金可按照最高不超过50%奖励优秀“候鸟型”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在铜仁市碧江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贵州金瑞新材料生产的四氧化三锰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全球市场份额。为应对新能源电池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开始攻克连续法生产工艺,预计新技术成功产业化后生产效率可以提升五倍。而主导新工艺研发的,是来自长沙矿冶研究院的博士时启龙。
据悉,今年铜仁市在企业设立首批候鸟型人才工作站,整合相关政策资源,为时启龙的新项目争取到200多万元政府资金支持,项目涉及电池级氧化锰连续法中试装备开发与工艺优化研究、多锰源制备电池级四氧化三锰用合格液工艺研究等国家与省级重点课题。
“这些都是市场需求牵引的前沿项目,现在一个月差不多有三个星期在贵州,对我而言最有吸引力的就是能把掌握的技术实用化。”时启龙说。
依托“候鸟型”人才工作站,企业联合全国高等院校人才团队面向锰渣无害化处理等产业前沿开展项目攻关。贵州金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胡波告诉记者,得益于新的人才机制提供切实保障,今年7个重点项目一共有十几位博士硕士共同参与,将对下一阶段降本增效、提升产品竞争力发挥显著作用。
铜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杨芬表示,相关规定主要在柔性引进人才待遇保障上有了较大突破,项目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也可以跟刚性引进、落户铜仁工作的干部人才享受同等待遇,增强对外引才吸引力。
目前,铜仁市围绕新型功能材料、教育、医疗等重点行业领域发展需求已评选认定10家“候鸟型”人才工作站,未来将继续扩增,并实行一年一考核精细化管理,不符合条件的站点将动态退出。
记者: 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