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晨雾还未散尽,黔西南州册亨县秧庆村的山林里早已热闹起来。村民们背着竹筐穿梭林间,指尖拂过饱满的灵芝菌盖。
“这朵长得好哦,肯定能卖个好价钱!”“你们过来看,这朵正在喷粉。”采收灵芝的务工群众你一言我一语。
得益于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近年来灵芝产业在黔西南州快速扩大规模。从册亨的秧庆村、福尧村到兴义的普子村,多地通过林下仿野生种植,产出的灵芝品质优良、复购率高,逐渐打响知名度。
2024年以来,仅贵州华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灵芝产品线上销售就超过1.6亿元。企业在带动村民增收的同时,通过林地流转与林权经营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勾勒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生动图景。藏在崇山峻岭间的灵芝,如今成了乡亲们交口称赞的“红宝贝”,串起一条富民新路。
“小罗,采的时候留一到两厘米菌柄,别伤了菌丝!”在册亨县纳福街道秧庆村400亩灵芝种植基地,县林业局技术人员覃金作蹲在地上,给采摘工人比划着采收技巧。
基地负责人林小虎接过话茬:“400亩灵芝今年初采,产量应该在120吨左右。按目前行情,预计能卖1500万元。”林小虎的公司在这里流转了2000亩国储林,除灵芝外,还种植黑三七、黄精、重楼等名贵药材,山林间的土地被盘活成“聚宝盆”。
沿着山路往册亨县秧坝镇福尧村走,这座森林覆盖率达80%的古寨里,藏着一片广阔的灵芝园。
走进林中,红灵芝与黑灵芝在树荫下闪着光。“仿野生种植,不用砍树,灵芝还长得好。”基地负责人滕谦介绍,从选种、菌棒加工到采收销售,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人工,忙时本村人根本不够,还得请周边村寨的乡亲来帮忙。
滕谦在册亨深耕灵芝产业多年,因灵芝与贵州华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结缘,如今已是公司股东之一,带着更多群众依托“红宝贝”致富。
“别看现在树林里一垄一垄的灵芝规规整整,我们刚进驻时,大树林下全是灌木丛,人都钻不进去。”在兴义市普子村周壁林场,华弘农业工作人员杨玉然指着遍地灵芝,回忆起两年前的场景。
2023年春天,公司第一批灵芝菌棒在这里落地时,不少村民心存疑虑:“山里偶尔能捡到一两朵,但成片种灵芝,能成吗?”直到平整出的示范地里冒出大朵大朵的灵芝,大家才心服口服。如今,周壁林场已开发出800亩灵芝种植基地。
走过参观区域,几处大棚尤为显眼。“这片是喷粉品种和晾晒区。”杨玉然掀开大棚,正值喷粉期的灵芝将大棚内喷得云雾缭绕,香气吸引了不少虫子。
“这些大棚平时都是关闭的,只有等收粉的时候才打开。为了保证纯度,我们收粉都是用刷子一点点地刷,绝不为了节约人力成本用吸尘器吸。”杨玉然说。
目前,华弘农业以“华弘草芝堂”为品牌,围绕茶汤养生、高端滋补等系列,开发出灵芝切片、破壁孢子粉等20多款产品,形成种植、科研、开发、康养、推广于一体的产业链,与多地企业集采平台、康养机构深度合作,产品畅销全国。
“去年6月到今年7月,线上销售额已超1.6亿元。”说着可观的业绩,华弘农业董事长盛韬难掩自豪。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匡奇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