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各地用好资源禀赋,依靠科技赋能,推动特色养殖提质增效,助农增收。

走进龙里县洗马镇龙场村鲟鱼养殖基地,30个标准化鱼池依山而建。今年3月投放的首批15万尾鲟鱼苗,截至目前,产量稳定在50多万斤。

依托优质冷水资源,洗马镇引进鲟鱼生态养殖项目。该项目占地约10亩,主要养殖高经济价值的西杂鲟鱼。目前,基地吸纳10名村民就近务工,务工群众每年增收近4万元。

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传统特色养殖搭上了“智慧快车”。中和镇养殖户石国勤的山鸡养殖基地,布设了高清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等智能设备,系统通过实时分析山鸡生长状态、环境温湿度及饲料余量,自动推送调整建议。智能监控系统的应用让山鸡存活率较传统养殖提升了15%以上,出栏周期缩短近10天。


在中和镇红星村的鹌鹑养殖基地,5万多只鹌鹑在智能温度控制器的监管下稳定产蛋,每天1100斤的产量销往贵阳等地。


针对山区养殖分散、管理粗放等问题,当地农业部门联合企业推出智能设备补贴政策,并提供技术培训,推动传统养殖向“科技+生态”模式转型。带动上百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五万元以上。


来源:黔南融媒 龙里融媒 王家丽 杜青阳 三都融媒 周忠能 余胜 刘嫣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