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在黔南,从城市到乡村,从河流到山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2024年,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省最优,优良率为99.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PM2.5指标保持全省第一,全州12县(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平均达到99.7%;
2024年,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稳定,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前20名;
2024年,全州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保持100%,推动新增完成398个行政村污水治理,全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从20%提升至53.3%;
……
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黔南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决心,是黔南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凝聚起生态环境保护强大合力的彰显,也是黔南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生动实践。
问题整改有力有序
2024年10月19日,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贵州省动员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一轮的督察工作开始。黔南州闻令而动,报请州委、州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工作,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现场督导检查重点问题和信访件整改工作。定期分县市、分领域对重点问题整改进行分析研判,针对性提出对策措施,有力推动整改。
2021年第二轮中央督察反馈的19个问题、2023年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的6个问题,黔南均已完成整改。2023年省级督察反馈的99个问题,已完成整改77个。统筹完成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任务,完成督察交办的171件信访件办理。
“绿色答卷”有为有招
“蓝天碧水,风清气爽,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这是广大群众及外地游客对黔南生态环境的赞美……蓝天白云成常态、绿水青山近在咫尺,这是我州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交出的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绿色答卷”。
——大气环境质量保持较高水平。聚焦臭氧、细颗粒物协同管控,实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划定实施烟花爆竹、秸秆、露天烧烤等禁燃(禁烧)区,突出抓好重点工业园区和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严控城市道路、建筑项目等扬尘排放。2024年,推动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3家、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8家,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和出租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100%。12县(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7%,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PM2.5指标均持续变好并均位列全省第一。
——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稳定。聚焦抓好重点流域磷、锑指标管控,专班化、项目化推进“一河两江”专项治理,全面开展四大水系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动实施完成福泉发财洞含磷废水处置扩能增效工程等一批重点治理工程,工业废水处理能力提升2.73万立方米/小时以上。2024年,重安江大桥国控断面、凤山桥边国控断面、瓮安河天文省控断面总磷指标分别比2023年下降25%、24.4%和2.7%,都柳江黔南出境断面锑浓度同比下降11.8%,全州地表水水质优良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荔波樟江创建成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
——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聚焦农用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开展农用地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和耕地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行动,实施土壤污染调查和治理项目7个,新增完成“一住两公”建设项目地块污染状况调查79个,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4.78%。新增完成398个行政村污水治理,全州农村污水治理管控率从2023年的20%提升至53.3%。
——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水平持续提升。以磷石膏综合利用和治理为重点,持续抓好固废规范化管理和渣场、尾矿库、垃圾填埋场等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监督推进城镇生活垃圾跨县(市)集中焚烧处置,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违法行为。全州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危险废物处置率分别为87.07%和100%。
监督管理有质有效
2024年8月30日,重安江突发水污染事件“一河一策一图”应急演练在福泉成功举行,此次演练充分检验“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推动“以空间换时间,以时间保安全”的“南阳实践”经验在黔南落地见效。
生态文明建设,彰显责任担当,也蕴含治理智慧。
2024年以来,黔南组织修订了《黔南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黔南州水污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黔南州重污染天气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指导378家企业按要求制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强化对备案的环境应急预案抽查检查。
聚焦推动企业加强管理、防治污染,以工业园区、“三磷”、畜禽养殖、城镇污水处理等行业领域为重点,持续推行清单化、网格化、信息化监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93件。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常态化开展。
环保要素保障工作高质量开展。推行清单式管理、事前介入服务、全程跟踪服务等服务措施,严把政策关、选址关、治污关,促进建设项目规范落地建设。高效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503个,统筹保障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指标54个。
一件件工作的落实,一点点成绩的取得,体现了我州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群众满意度、获得感的信心和决心。
满目皆绿意,处处是风景。在绿色打底的画卷上,未来的黔南将继续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真正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更好地造福人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