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州市 > 黔东南

【“两山”转化】黔东南州碳汇交易额突破1100万元

9月22日,记者从东南州林业局获悉,作为全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该州2022年启动碳汇交易,通过多元创新模式,“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全州碳汇交易额累计已突破1100万元。

黔东南州是贵州森林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69.63%。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当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2023年10月,在司法机关的积极促成下,广东省一家企业与黔东南州雷山县黄里村林农签署了全国首份“司法碳汇跨省协作”认购协议。

根据协议,企业以每亩林地每年60元的价格,认购该村1000亩森林所产生的碳汇量。此后,这一“司法碳汇跨省协作”认购创新模式吸引了广东、浙江多地企业参与,迄今已有7家企业通过此机制认购碳汇,累计资金达83.5万元。

今年8月,剑河县与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约造林碳汇项目,进一步拓宽碳汇交易跨省协作版图。

截至目前,黔东南州已有台江、剑河、丹寨、雷山4县获批省级林业碳票,碳汇交易体系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台江县703.6亩杉木林6年光合作用约产生7500吨碳汇量,以每吨84.6元的价格售出,交易金额63.45万元,创下迄今全省非司法领域单笔林业碳汇交易金额最高纪录。

从江县创新单株碳汇模式,对胸径5厘米以上乔木精准计量,通过科学计量方法,精准测算每一棵符合条件的树木在生长周期内固定的二氧化碳量,并赋予其市场价值。7962户农户累计获得惠农资金超千万元,下江镇恰里村村民吴学勇凭自家的450株树木每年就可增收1350元。

碳汇交易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收益,更推动生态观念深刻变革。在雷山县,黄里村村民自发成立护林队;28岁青年杨晓娟返乡创立生态电商平台,通过第三方机构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进行量化评估,用二维码展示碳排放信息的过程,消费者扫码便能看到产品的减碳量,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实现年销售额300万元,带动50余户农户增收,形成了“护林增汇—增汇增收”的良性循环。

“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不断拓宽,黔东南州正以创新实践印证“保护即发展”的理念。碳汇交易不仅富了林农的口袋,更筑牢了生态屏障,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绿色发展动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警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