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州市 > 六盘水

“富矿精开”强优势 ——六盘水奋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

数九寒冬,六盘水热潮涌动。

2023年12月18日上午,位于六枝特区的贵州美锦煤—焦—氢项目正式点火烘炉,不到一年时间,这个投资百亿的循环经济“大块头”跑出了加速度。

仅仅过了3天,总投资198亿元的贵州能源集团水城区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又破土动工,项目主要包含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200万吨/年煤焦化项目、焦炉煤气制天然气(SNG)项目、配套铁路货场专用线项目和新能源项目,实施煤、电、气、化一体化产业的发展布局。

…………

速度更快,总量更大,质态更优。去年以来,六盘水着力推动一批大项目落地和加快建设。目前,各市、区至少有一个单体投资5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正在实施。

因煤而建、因煤而兴,六盘水是“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

上世纪60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响应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来到这里,建成了贵州省第一个百万吨级煤矿、第一个现代化火电机组、第一个百万千瓦级火电厂,诞生了贵州省第一个钢铁厂、第一个水泥厂、第一个化工厂、第一个煤机厂、第一个瓦斯抽放站。

西部大开发期间,按照西电东送、煤外运主战场的战略定位,六盘水抓住了盘江煤电集团上市,盘县、盘南和发耳三大电厂发电并网,内昆、水柏、株六复线、六盘水南编组站的铁路“三线一站”建成投运等历史性机遇,奠定了西南铁路交通枢纽、能源原材料基地、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的发展基础。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赋予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光荣使命。聚焦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愿景,六盘水市委书记张定超表示,要贯彻落实好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富矿精开”为关键抓手闯新路,坚定不移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持续擦亮江南煤都、中国凉都、生态绿都的“三都”名片,加快凝聚财气、人气、名气“三气”发展,努力走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西部欠发达地区促进共同富裕、喀斯特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条路子”,以幸福六盘水一域之实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作出贡献。

富矿精开,打造现代工业体系

235米的烟囱拔地而起,两个冷却塔完成施工,一期主厂房建设完毕……站在盘州市大山镇新光村高处俯瞰,盘江新光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雏形已现。

“短短一年半时间,1号机组已建成投产。”盘江新光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郑世勇告诉记者,这个总投资55.37亿元的省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将成为西南区域第一个投运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火电项目,为同类型机组世界先进水平。

煤炭是六盘水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产业。作为长江以南最大的主焦煤基地,六盘水煤炭储量占贵州省近三分之一,是六盘水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的最大比较优势。

按照“富矿精开”的要求,六盘水坚持“立足煤、做强煤、不唯煤”发展方略,把能源及能源化工作为首位产业,巩固煤炭产业“一个领先地位”,促进煤电和新型煤化工“两翼延伸”,推动煤电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发展”,实现产供储销“四位一体”。

去年以来,六盘水加快推进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马依东一井井工+露天项目、化乐煤矿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威红煤矿、红果煤矿等10个煤矿启动技改扩能,大坪煤矿、东李煤矿等12个煤矿复工复产……煤炭优质产能正在不断加快培育和释放。

立足煤要做强煤。六盘水将煤电作为能源保供的主要抓手,推动水、火、风、光、气、热等多能互补、协同发展,预计到2025年全市电力装机将扩大到1800万千瓦。同时,将煤焦化作为发展煤化工的主攻路径,加快推进六枝美锦、水钢焦化、盘州宏源等6个纳入省规划的煤焦化项目建设,“十四五”末全市焦化产能将达到1500万吨/年,为煤焦油精深加工、粗苯精深加工、焦炉煤气精深加工3个产业集群提供充足原料。位于钟山区汪家寨镇的野马寨电厂,2018年9月因破产重整而停运。眼看着好端端的设施被闲置,钟山区决定对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及供热改造,于去年6月转入商业运营,并引进各类用热企业进驻电厂周边产业园,让闲置资源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立足煤要不唯煤。六盘水加速推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能矿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板块全链条发展,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奋力在新赛道中跑出加速度。

在六枝经济开发区,贵州新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入60亿元,打造“煤—电—锂”“煤—焦—氢”“煤—电—材”“煤—电—化”四大产业链条。目前,一期年产10万吨动力与储能新型磷酸铁锂材料已建成投产。公司总裁邓文才告诉记者,将持续丰富产品系列并延长产业链条,完善电池回收利用生产等产业配套项目,助推六盘水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水城经济开发区,双元铝业生产出来的电解铝液进入园区内的各家企业,从上游电解铝的生产,到中游加工铝材,再到下游铝制品的应用,铝产业链一环扣一环,实现了铝液100%就地转化和铝材100%就地精深加工。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袁光举告诉记者,园区铝产业按照“1+3+N”发展模式,不断延链强链补链,上下游已聚集了47家企业51个项目,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

在盘州市红果经济开发区贵州盘誉泰合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线工人正在进行组装、质量检验,如火如荼赶制订单。这个专业从事液压支架、刮板机、采煤机、皮带机等煤矿机械设备研发、生产、制造的企业,填补了六盘水能矿装备制造空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向立表示,将瞄准六盘水煤炭产业,深耕煤机装备制造领域,勇闯煤矿上游装备制造蓝海。

产业兴旺,做优山地特色农业

水城区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刺梨系列产品又添新品——刺梨牙膏和刺梨啤酒,特别是刺梨啤酒,在小范围的试水中备受市场青睐。

作为一家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资国企,初好公司既是水城区40.3万亩刺梨的加工基地,也是当地16.2万群众,包括建档立卡户1.1万户4.3万人的利益联结平台。

“我们要一头挑起田间地头,一头挑起消费市场。”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品表示,本着“联农、带农、富农、强农”理念,公司按照每斤3元价格收购刺梨鲜果,兜住群众收入底线,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用好产品赢得市场。

农业上的“富矿精开”,核心是要把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六盘水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巍表示,面对海拔高、耕地少、土地破碎瘠薄的自然条件,六盘水于不可为处有为,打造了以“凉都三宝”(刺梨、猕猴桃、茶叶)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实现了山地特色农业异军突起。

围绕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六盘水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10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种植面积近400万亩,一端连接基地、一端牵手市场,有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粮食安全生产是农业的“压舱石”。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六盘水在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道路上,藏粮于技、藏粮于地,通过良种化、机械化、智能化,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和复合种植率,降低劳力投入成本,让农民增产又增收。

“目前我已经引进了20个草莓、18个鲜食玉米、13个籽粒玉米、3个冬小麦和2个大豆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去年12月16日,在钟山区双戛街道中箐村的山坳上,农学博士、六盘水山海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世瑶激情满怀地介绍着他从种子种植试验入手,探索高寒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养殖业涉及千家万户,六盘水找准特色做大做强。位列“中国三大名腿”的“盘县火腿”,2012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为了发展好这一传统优势产业,盘州市积极谋划,培育了一批火腿加工厂,让一条火腿连“三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据悉,去年“盘县火腿”产量达1.1万吨,产值约11亿元。位于盘州市坪地彝族乡营上村的福生“盘县火腿”加工厂,是盘州市火腿非遗传承人、省级工匠王福生一辈子的心血。如今,他带着儿子一年收购4000余头土猪,用匠心做传统火腿。

做精资源,夏冬旅游火爆出圈

邂逅一场雪,恋上一座城。

2023年12月20日,玉舍雪山滑雪场正式“开板”迎客,众多游客纷至沓来,脚踏雪板、驰骋雪道,开启了滑雪首秀。伴随着梅花山国际滑雪场、乌蒙滑雪场的相继运营,六盘水又将迎来一次旅游的火爆“出圈”。

“富矿精开”关键是要推动资源优势转化。凉,是六盘水发展旅游的最大优势,从“凉”字破题,该市依托资源优势打造了“夏避暑、冬滑雪”旅游新业态。

2005年8月,因夏季19.7℃的平均气温和“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的气候特点,中国气象学会授予六盘水“中国凉都”称号,这是中国最早一个以气候来命名的城市。

一个“凉”字,成就了六盘水的夏季旅游。连续20年从未间断的六盘水消夏文化避暑旅游季和8届六盘水夏季马拉松比赛,引来无数游客共赴19℃的盛夏之约,乌蒙大草原、妥乐古银杏、月照养生谷等过去深藏闺中的景点,成为省内外游客的网红打卡地,留下了属于凉都的夏日记忆。

六枝特区落别乡龙井温泉度假区,来自北京的游客赵海燕一连住了四五天,还不想离开。她说:“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睡觉都不用开空调,居住体验特别好。”

围绕夏季旅游,落别乡鼓励农户盘活闲置住宅,开发利用自有房屋自主经营乡村民宿,引导村民和乡村民宿经营主体共同参与人居环境建设和管护。目前,落别乡辖区内的民宿和酒店有10来家,每年夏季都是满客状态。

一个“凉”字,掀起了六盘水冬季旅游的热潮。聚焦凉资源,依托独特的山地旅游资源和气候条件,变短板为长板,推进旅游与滑雪产业深度融合。2010年,省内首个滑雪场在水城县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投入运营。南方、滑雪,两个词语的结合顿时赚足了外界的眼球,一时间,当时规模尚小的滑雪场出现“爆棚”,常常一票难求。如今,玉舍、梅花山、乌蒙等3个北纬26度以南、世界上纬度最低的高山滑雪场,让滑雪运动真正意义上走进了南方,实现了冬季旅游的人气爆满。

在六盘水,“凉”正在被深刻解读,重塑价值认识,构建价值叠加。

抢抓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机遇,六盘水以“旅游+农业”促进农旅一体,以“旅游+工业”促进工旅互动,以“旅游+城镇”促进产城融合,以“旅游+服务业”促进三产优化,以“旅游+体育”促进康养业发展,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持续发力,实现了六盘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四季四美”旅游新业态。去年1至11月,全市接待国内过夜游客恢复到2019年可比口径的120.04%,让人气聚了起来、商气火了起来、财气旺了起来。

去年7月5日,《2023中国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在上海发布,六盘水荣膺第一名。从之前以气候引人到现在以气候留人,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与六盘水来了一次“双向奔赴”,选择了“候鸟式”的生活方式。据统计,2023年消夏文化避暑旅游季期间,外地游客在六盘水购房1890套,占全市总销售量的20.4%。

厚植优势,生态环境山清水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富矿精开”的基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六盘水痛定思痛后的彻底转变。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发展方式粗放,六盘水森林覆盖率一度下降到7.55%,石漠化面积占总面积的45.35%,水土流失面积达80%以上。

作为长江、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就必须要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追求绿。六盘水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治理,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加快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乌蒙山东部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让荒坡披上绿衣、黑水变成清水、矿山重生绿意。盘州市淤泥乡八大山脚下,42岁的沙朝稳祖辈三代与种下的2000多亩林子守望相伴,演绎着与绿色不变的约定。

创造绿。坚持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六盘水坚决落实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要求,以更大力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围绕“母亲河”的水质提升,六枝特区把六枝河水质污染综合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新建主河道污水管网、提级改造水矿截污工程,和新建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污水处理厂,推动“十里河堤,十里不同景”的河滩美景重现。

生态好,既体现在自然生态的山清水秀,也体现在政治生态的风清气正。

今日的六盘水,坚持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现代化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扎扎实实开展好主题教育,以高质量党建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幸福六盘水实践行稳致远。

严管厚爱基层干部,既严管所辖、严负其责、严格管理,更对基层难以依靠自身解决的问题要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对需要担当的事要主动上手抓,对有利于基层工作的事要多让基层去做。

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统筹抓好企业、机关、学校、公立医院、三新组织等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和新任务,六盘水将深刻领会贵州现代化建设的“三者”定位,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围绕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大胆试、大胆闯、主动改,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奋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为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六盘水贡献。(记者 邓国超 陈诗宗 刘莹 孙勤)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