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贵阳贵安各地各部门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核心位置,持续推动党员干部转作风、解难题,努力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办实事、惠民生的生动实践。
以学促干 提升服务质效
“多亏有了‘旅居联办直通车’专项服务,办证不用再去30公里外的乌当区政务服务中心,从村里走两公里到镇里交资料,第二天就有工作人员把执照送来了。”近日,乌当区羊昌镇平坝村村民汤松在办理农家乐经营手续时,感受到了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乌当区政务服务中心以作风转变促进服务提升,联动相关部门深入乡镇开展实地调研,梳理群众办事难点与堵点,针对“群众办理民宿和农家乐手续难跑”这一问题,发起部门痛点会诊,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材料,推出“旅居联办直通车”专项服务活动。
乌当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陈翀介绍,中心依托区、乡(镇)、村三级帮办代办队伍,广泛收集村民办理意愿,通过“云坐席”、微信、视频等方式,远程指导乡(镇)、村全程代理员辅助村民准备好前期相关材料,实现群众办事跑动成本大幅降低,还避免了材料“回炉”。服务现场综合窗口人员通过信息共享、材料互认、容缺审批等方式,实现8个高频事项仅需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同步受理、并联审批”。经过这一系列措施,群众办事跑动次数从8次压缩到1次,压缩比达88%;申请材料由26份减少至14份,压缩比达46%;办理时限由原来21个工作日减少到13个工作日,压缩比达38%。
目前,乌当区政务服务中心通过“旅居联办直通车”专项服务活动,已为该区羊昌镇、水田镇、百宜镇150余户开办民宿、农家乐等的村民提供服务,群众满意率达100%。
聚焦民生 用心办好实事
同样是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具体举措,息烽县鹿窝镇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敲门问需”,了解到今年入夏以来,该镇2000多亩枇杷因阴雨天气导致光照不足,无法按照预期错峰上市。
“群众的‘心上事’,就是我们的‘上心事’。”鹿窝镇党委副书记杜昌浪说,镇党委分析研判后决定,要把解决枇杷销路和价格问题的成效作为检验干部作风转变和为民服务意识的具体标尺,千方百计攻克这个难关。
坚持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见成效。为有效解决枇杷销路和价格的问题,4月以来,鹿窝镇的党员干部每周都去到枇杷主产区老窝村,与村“两委”、企业、农户一起推动问题解决。为提高当地枇杷市场竞争力,大家一起研究枇杷包装的设计方案,共同选定能体现产品品质、符合乡土特色和生态种植理念的包装。同时,结合端午节传统民俗活动,以“金色夏日·枇杷争‘鲜’”为主题,举办民俗表演、乡村音乐会、篮球比赛、垂钓比赛等系列活动,吸引一万余名游客前往老窝村游玩,以此为契机,助群众销售3000多吨枇杷,销售额达3200余万元。
把群众“忧心的事”作为党员干部“牵挂的事”,随着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贵阳贵安各地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努力让群众的“问题清单”变为“幸福清单”。
记者 衣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