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5月13日从市林业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31万亩,同比增长15%,产量为5024吨,综合产值达到1.5亿元。
近年来,贵阳贵安立足当地实际,突出地域特色,结合中药材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遵循适地适药原则,积极推进林下中药材生态化种植,认真念好“山”字经,做活“林”文章,加速拓展林药发展新路径。
在培育主体示范方面,实施中药材“上山入林”工程,鼓励种植企业到林下发展中药材种植,扶持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组织经营主体参加国家级展会,积极拓展市场。目前,全市获评全省林下中药材种植定制药园3家,打造200亩以上示范基地16个,其中林下黄柏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黄精、天麻、茯苓等优势单品种植面积达千亩以上。
在科技赋能方面,优先采用质量优良、性状稳定的药用植物良种或新品种,鼓励选用药食兼用品种。深化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中药材良种繁育研究,推进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在清镇市、开阳县建立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植物组培及种苗驯化基地4个,面积达400亩,开展黔地道地珍稀中药材良种繁育与产业化研究。整合利用林业科技推广、发展改革资金800万元,用于林下中药材重楼种植示范推广、林下中药材引种栽培试验,支持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
此外,在强链延链补链方面,贵阳贵安坚持“品牌特色化、产业特色化”思路,依托开阳县黄柏、清镇市天麻、花溪茯苓等优势品种,创建区域品牌。鼓励优强企业发挥资金、市场等优势,扩大黄柏、灵芝、黄精等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林产品品牌。力争到2030年,建成以“三县一市+贵安”为核心的林下中药材产业带,将“贵阳黄精”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同时,依托现有森林康养基地、旅游圣地与林药基地合作,整合闲置资源,发展中药主题餐饮、采摘体验、农耕体验、中药足浴等中医理疗项目,推动森林康养产业蓬勃发展。
记者 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