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记者从贵阳市经开区市场监管局获悉,为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提升学校食材配送验收环节的规范性,近日,该局举办了校园食品安全专题培训讲座,包括辖区80余所校园食堂负责人、5家集中供餐企业代表参与。
“适宜的温度能够有效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出现食物腐败、变质的情况,大多数细菌能在8℃~60℃这个区间温度范围快速繁殖,因此这个温度范围被称为‘危险温度带’。”经开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食材运输注意事项时说。
“例如,肉类排酸后的储存时间不宜超过3天,冷冻不宜超过一周。猪肉的排酸时间需要3-5小时,羊肉需要5-7小时,牛肉则需要10-14小时。”经开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食材如何去正确储存时说。
活动中,经开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通过实际案例详细讲解了食材配送验收环节的关键质量控制点,主要涉及学校及供餐企业应做好供应商资质审查(营业执照及食品经营许可证)、验收标准要遵循新鲜完整包装及标签标识查验、食材运输中鲜肉类及冷冻食品的相关要求、常见食材需依据特性进行正确储存等。
“我们学校在食材验收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标签标识不清晰的情况该怎么办?” 一位学校食堂负责人问道。
经开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解答道,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与供应商沟通,要求其提供清晰的标签标识。如果供应商无法提供,学校可以拒收该批次食材,并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
交流互动环节,经开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及参与人员提问,就供应商管理、食材验收流程、食品安全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自9月份开学以来,我局持续开展对校园食堂、集中供餐企业、学校食材配送企业的食品安全监管检查,截至目前,已检查持证学校食堂80家,集体配餐企业5家,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3家。发现的主要问题有留样记录欠规范、三防设施破损、留样冰箱未设置温度计等,现均已完成整改。”
经开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同时,该局还牵头成立了校园食品安全监督党员联盟,并对辖区内校园食品安全开展“你点我查”工作,联合党员联盟义务监督员对被“点单”的15家校园食堂落实索票索证、进货查验、有害生物防治、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从业人员管理等进行重点检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