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4个“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娱”在贵阳·民族团结巡游大联欢活动刮起“最炫民族风”,由贵州省各市(州)方阵、贵阳市10个区(市、县)方阵及多支特色队伍组成的巡游方阵,为观众奉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盛宴。这是我们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独特资源,是乘势而上大抓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
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对游客而言,首先要有一个充满吸引力的目的地,才能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历经多年努力,“爽爽贵阳”城市名片越擦越亮。继续围绕爽身、爽心、爽眼、爽口、爽购、爽游“六爽”资源深耕细作,推动文旅产品量质齐升,全方位延长“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定能让更多游客沉浸式体验“爽爽贵阳”的别样魅力。
流量时代,旅游营销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尤其需要“爆款”吸睛。一场民族团结巡游大联欢,网下万人空巷参与,网上热点话题不断,路边音乐会、非遗文创市集、楼宇灯光秀等也陆续上演。可以预见,这波热度将给贵阳带来不少客源。狠抓客源拓展,还需持续落实好“四免一多一减”等惠民政策,坚持让利于客;在文旅宣传创新上狠下功夫,除了传统媒体、自媒体持续大力推广外,还可与电视剧、综艺节目等进行深度合作,力推贵阳文旅出圈。
旅游业本质上属于服务业,底层逻辑是“以游客为中心”,通过有温度的服务体验给游客留下好印象,而一旦能够提供超预期的游览体验,更会激发“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效应。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持续做优旅游服务,设身处地从游客的体验出发,充分了解游客需求,在做好基本服务的基础上,以特色化、定制化的服务内容,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重拳整治旅游乱象,对拉客宰客等不良行为进行常态化治理,有力维护好游客的合法权益,打造出让游客安心、舒心、放心的旅游环境。
夏秋时节,“爽爽贵阳”人气更旺。持续巩固旅游强劲增长态势,需要我们主动作为。只要全市上下、方方面面都呵护好来之不易的旅游热度,进一步探索文旅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努力把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增量,让游客“常来常往”“用脚点赞”,这份发展红利必将持久惠及更多人。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