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州市 > 贵阳

小菌菇撑起“致富伞”!贵阳贵安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见闻

开栏的话

2024年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贵阳贵安将全力抓三农、固根基,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今起,贵阳日报、贵阳网开设“走乡村 看振兴”专栏,将视野对准田野乡村,报道贵阳贵安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变化、新打算。

“要降温了,大家加把劲,把这片区域的赤松茸种好。”2月21日一早,贵州明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迅就来到白云区都拉乡都溪村食用菌种植基地,指导村民种植赤松茸。

记者在现场看到,十多名村民在林间忙碌,经过松地、堆放基料、赤松茸下种、盖土等几道工序,一垄垄赤松茸就种好了。

“赤松茸又叫大球盖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周迅介绍,作为一种喜阴湿的菌类,赤松茸适合林下种植,他们通过实地考察后,选择在都溪村的松林中种植赤松茸。

去年,该公司开始在都溪村实验性种植食用菌,几个月后便收获了第一批成品菌,产量和品质都不错,市场反应良好,当年便实现收支平衡。

“这里的生态环境良好,菌菇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生长,长出的食用菌口感很好,可以和野生菌媲美。”经过一年的试种,周迅对在都溪村发展林下种植很有信心。

“今年,我们把种植规模扩大到300亩,亩产预计可达4000斤,预估产值450万元。”周迅说,赤松茸每年可以种两季,从播种、管护到采收,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都溪村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是贵阳贵安推进“强三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贵阳贵安加快实施蔬菜(食用菌)保供示范基地项目建设,仅去年就完成1万亩标准化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有力推动市场保供提升,本市蔬菜自给率提升到62%。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特色蔬菜因富含营养元素而越发受青睐。为此,今年1月,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印发《2024年贵阳贵安10万亩蔬菜(食用菌)保供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该《方案》明确,蔬菜基地将按照“1万元设施提升+5万亩夏秋蔬菜+5万亩粮+菜+60个食用菌示范基地”的产业布局,采取“专业村+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方式发展,实现蔬菜上市23万吨以上,进一步保障市场供应。

“赤松茸具有色美、味鲜、嫩滑、爽脆等特点,是各大酒店推崇抢点的明星高档美味佳肴,更是火锅店热销的食用菌品种。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南京、上海、深圳等地,很受消费者欢迎。”周迅说。

周迅介绍,种植赤松茸不需要施任何肥料,接近野生生长条件,纯天然的养料,采摘过后留下的菌丝、菌渣还可以就地掩埋,增加土壤肥力,真正实现“依林养菌,以菌促林”的生态循环新模式。

“我们与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紧密联系,未来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并引入竹荪、紫丁香蘑、掌状枚耳(果味菇)等珍稀品种。”周迅说。

贵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贵阳贵安将以“优品种、提质量、聚产能”为主攻方向,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和种类结构,稳定大宗品种,扩大珍稀品种,建设60个食用菌示范基地,开展食用菌标准化种植1亿棒(万亩)以上,实现上市2万吨以上。

记者 李伟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