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12月20日中午,南明区兰花都街道花园社区养老服务站内一派温馨欢乐的景象,社区的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聊天、下棋、看报、打牌。
77岁的张洪发老人是这里的常客,“现在冬天外面冷,好在有这样一个好去处能让我们聚在一起,场地免费用、热水免费喝,社区还常常组织开展健康监测、中医服务、红色观影等活动,让我们的晚年生活多了许多乐趣。今年9月社区食堂开放后,到饭点我们就直接在食堂吃饭,健康又实惠。”张洪发说。
莴笋炒肉、海带排骨、土豆红烧肉……走进张洪发口中的阳光花园社区食堂,环境干净整洁,各色小碗菜整齐摆放,价格从3元到15元不等,居民正有序取餐就餐。
“食堂营业时间为早上7点30分至晚上10点,提供早、中、晚餐,日均接待量500余人次。”食堂的运营企业贵州蜀膳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花果园分公司负责人万雷说,食堂还针对85岁以上老人、75岁以上老人、环卫工人、低保户推出不同程度的惠民政策,让群众实实在在得到实惠。
“社区今年深入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建设,聚焦‘一老一小’办好民生实事,前期通过线下入户走访、线上发放问卷等多种形式收集民情民意,发现辖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就餐需求较大,于是引进第三方企业进行建设和运营,一方面进一步补齐养老服务站设施设备,另一方面利用闲置办公室打造社区食堂,形成如今约400平方米的‘养老+食堂’服务区域。”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骆红梅说。
今年以来,南明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需求导向,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养老+食堂”“养老+康护”“养老+家政”等多种服务业态,补齐养老服务设施功能,推动“养老”变“享老”。
“养老+食堂”方面,南明区建立“社区厨房+站点配餐+送餐上门”网格化服务体系,在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配备可提供基本助餐服务的社区厨房,在各服务站点打造社区食堂。结合开发的“智慧助餐”系统,为周边老年人提供餐饮制作和专送服务,实现餐饮服务按需匹配。目前,该区打造为老助餐社区食堂示范点15个,已投入运营6个,累计提供餐食服务10万余人次。
“养老+康护”方面,南明区大力推动全区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服务机构签订医养合作协议,在符合助医条件的社区养老服务站点打造“社区护理站”,发展以上门护理服务为主的居家医养服务,为术后、残疾、长期卧床、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营养指导与干预、社区居家康复治疗等服务。同时,在社区养老服务站点设置家庭医生便民服务点,指导家庭签约医生开展上门诊疗服务,让老年人在社区和家中获得方便快捷、适宜舒心的医疗辅助服务。
位于西湖路街道梭石巷社区的贵州福贵康护理院,就是一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该院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共设置215张床位,于今年4月底开放营业,目前有60多位老人入住。
据贵州福贵康护理院院长李中华介绍,贵州福贵康护理院有颐养区、医疗区、助餐服务区、休闲娱乐区等功能区域,该院依托集团公司医疗板块的服务优势,坚持以“全方位医养结合”为核心,坚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一体化发展战略,提供包含健康管理、生活照料、基本医疗、老年康复、专业护理、营养管理、心理慰藉等“全老年生命周期健康照护服务”。
截至目前,全区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服务机构医养合作协议签约率100%,开办医养结合社区嵌入式机构15家,形成“医中带养、养中有医”的特色养老新模式。
“养老+家政”方面,南明区积极链接资源,由贵阳市家政行业协会牵线搭桥,鼓励家政公司与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家政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并依托社区养老服务站提供居家上门服务,优化日间照料、失能照护、就医陪护等特色家政养老服务。
“协会承接了金地、财贸、星云、博爱路社区4个养老服务站的家政服务,从老人的医、食、护、养等方面入手,采取养老为主、家政为辅的全业态运营模式,按需提供基于养老服务的综合性全方位服务。同时,还在10余个社区挂出了家政进社区的服务牌,让有需求的居民随时能联系。”贵阳市家政行业协会秘书长林世俊介绍,今年7至8月,协会还组织家政企业开展了8场“养老+家政”进社区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居家推拿按摩、室内保洁、收纳整理、心理慰藉等服务,不断增加群众身边的优质家政服务供给,打造南明区特色养老服务。
“下一步,南明区将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引导和激励养老服务机构诚信守法经营、积极转型升级、持续优化服务,不断探索服务营运新模式和服务新体验,让辖区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多层次、高品质、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南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冉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