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2015年11月10日19:22:53 星期二

手机黔讯官方微信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黔讯网首页 > 资讯 > 城市 > 贵阳

《2022年贵阳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已发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现发布《2022年贵阳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综 述

2022年,贵阳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历史机遇,深入推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以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示范区为抓手,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以高标准生态文明建设和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2022年,贵阳市28个国、省控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良率96.43%,1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6位、省会城市中位列第4位。中心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昼间时段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54.5dB(A)、69.7dB(A),功能区噪声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分别为100%、93.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10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100%。辐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核与辐射安全态势总体平稳,电磁环境水平低于国家控制限值。

大气环境

一、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2022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65天,其中253天Ⅰ级(优)、112天Ⅱ级(良),未出现Ⅲ级(轻度污染)及劣于轻度污染天气,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首次达到100%,取得历史性突破。

六项污染物浓度同比全部呈下降趋势,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为0.007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0%;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为0.016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为0.035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6%;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为0.021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0.113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0.9%;一氧化碳日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为0.8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1%。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53,同比下降12.76%。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六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6,在省会城市中位列第4。

二、措施与行动

【加强系统谋划】

一是提前谋划,及早部署,科学编制《贵阳市“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规划》,制定实施《贵阳市2022年空气质量保障方案》《贵阳市2022年-2023年冬春季环境空气质量管控攻坚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开门优”和“冬春防”等攻坚行动。二是按月开展各区(市、县)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改善情况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考核,督促地方政府履行大气污染防治职责,不断提升全市大气管控成效。全年印发环境空气质量考核结果通报12期,大气污染防治检查专报11期。

【坚持科学施治】

一是引进先进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科学治“气”持续发力。建成大气监测分析管理系统,布设黑烟车遥感监测点22个,强化180个大气网格化微型站监测数据运用。二是完成500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安装精准定位和实时排放监控系统、1000辆重型柴油车安装OBD远程在线监控系统试点,初步建立生态环境、公安交管、交通运输等部门联合执法监管工作机制,大气污染防治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

【突出精准管控】

一是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精准管控和大气污染源精细化管理,完成红边门等4个国控站点颗粒物精细化来源解析,形成在线监测报告33份。二是开展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监测,绘制监测图片79张,形成监测报告43份,发现高空沉降现象3次,外来传输影响4次。三是开展大气常规六参数和VOCs移动走航监测20余次,快速分析区域污染规律,准确锁定大气污染源位置、强度和时间,为科学、精准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大力推进污染治理】

一是摸清底数,狠抓污染源治理。全年排查涉气企业543家次、工业锅炉窑炉731台次,推进贵阳闽达钢铁等3家企业超低排放改造,解决空气质量自动站点周边突出大气环境问题22个。二是完成汽修、印刷等行业10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完成25家加油站、2家储油库、14辆油罐车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抽测和206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抽检。三是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巡查、督查以及交叉督查150余次,处置大气污染问题340余起。

【强化污染应急响应】

一是修订完善《贵阳市轻、中度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方案》,更新《2022年重污染天气减排清单》,扎实做好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强化事前预警、事中督导、事后评估管理,降低污染天气发生风险。二是启动轻、中度污染天气应急响应2次,强化汽修喷漆、加油站油气回收管控检查,成功化解10余次污染天气风险。全年累计形成《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专报》等各类信息796期,短期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一是推进《贵阳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编制工作,完成花溪区扰绕村、云岩区甜蜜小镇、观山湖区金华园3个低碳社区试点示范建设。二是落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要求,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完成涉及水泥、钢铁、化工等行业20家重点企业碳核查。累计出动现场检查人员60余人次,检查碳排放重点企业16家次,开展企业减污降碳工作调研2次,组织企业参加全国碳排放管理培训2次。三是开展贵阳市2022年“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单株碳汇志愿植树主题活动及“将环保理念融入生活”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弘扬低碳发展理念,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共同实现节能低碳发展良好氛围。

水环境

一、水环境质量状况

(一)地表水

2022年,贵阳市28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水质优良率96.43%。其中,11个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良率100%,17个省控断面(含4个长江经济带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良率94.12%。

(二)饮用水水源地

2022年,贵阳市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质总体良好。

二、措施与行动

【强力推进城镇生活污染治理】

一是推进不达标河流治理。定期通报水质超标情况,开展不达标河流污染调查,通过督办和预警,督促属地政府加大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大泥窝河、车田河、麦架河、修文河、马岔河等河流水质显著提升,金钟河实现稳定达标,全市107条河流水质达标率98.13%。

二是持续开展黑臭水体治理。1.开展返黑返臭排查。对29处整治完成的城市黑臭水体进行排查和水质监测,未出现返黑返臭情况。2.开展新一轮城市黑臭水体排查。围绕12369平台涉水信访件疑似水体、网络舆情涉水污染问题疑似水体、环保督察涉水信访件疑似水体、建成区内主要河流沿线支流支沟、卫星影像解译等五类水体,累计排查点位484处,确定新增并上报城市黑臭水体1处,督促白云区政府完成整治并消除黑臭。3.强化县级市黑臭水体治理。分别从市级生态补偿金中安排500万元、争取到省级流域生态补偿资金500万元用于清镇市黑臭水体治理,通过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等措施,督促清镇市累计完成4处黑臭水体治理,消除比例超过国家40%目标10个百分点。4.加强黑臭水体长效管控。印发实施《贵阳市“十四五”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坚持系统治理、精准施策、多元共治,不断巩固提升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三是推进城市小微水体治理。组织开展涉水污染问题排查,发现68处涉水污染问题,印发《关于立即开展涉水污染问题治理的通知》,督促属地政府完成61处问题整改并销号。

【强力推进工业污染防治】

一是推进磷污染治理。1.完成“三磷”企业污染调查。形成排查报告(问题清单)54个,移交属地政府和企业,按照“一厂一策”“一矿一策”“一库一策”组织实施治理。2.建成光洞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对光洞河水质进行有效监控,为强化光洞河治理提供数据支撑。3.乌江总磷污染风险基本得到遏制。乌江34号泉眼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运行,建成7000立方米/小时黄金桥污水应急处理设施项目,乌江干流乌江渡水库、下五龙、楠木渡、沿江渡等国家、省考核断面稳定达标;支流息烽河、洋水河总磷进一步削减,洋水河治理成效得到各级充分肯定。

二是推进废弃煤矿酸性废水治理。1.推进试点项目建设。建成反岭山4500吨/天废弃煤矿酸性废水治理试点项目,百花湖入湖口泾渭分明现象得到消除。2.有序推进废弃煤矿酸性废水整治。将37处废弃煤矿酸性废水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移交属地政府实施,完成观山湖区兴土煤矿、下家冲煤矿治理和清镇市新店镇岩湾村沙坡废弃煤矿应急处置工程建设。3.积极争取上级污染防治资金。谋划推动3个项目成功进入中央资金-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入库金额2550万元;争取省级资金403.17万元用于观山湖区老井煤矿、海坝煤矿治理。

三是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1.强化乌江入河排污口长效监管。组织开展乌江223个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上下半年有水排口水质均达标。2.推进乌江以外221个超标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整治162个。3.从严开展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完成“三合一(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入河排污口)”之外的入河排污口审批10个。

【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

一是实施饮用水源地水质提升行动。印发实施《贵阳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十四五”巩固提升工作方案》,重点推进水源地布局优化、水源地水质保障、水源地环境管理、水源地支流治理等工作,全面巩固提升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治理成效。

二是持续开展饮用水源“划、立、治”。完成阿哈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消、花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调整;完成修文县阁老寨水库生活污水直排问题、金龙水库矿山修复问题2个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争取到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2780万元用于开展花溪区红岩水库、清镇市席关水库、息烽县高坎子等3个水源地规范化整治。

三是提升水源地监控能力。建成阁老寨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全市正常取水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全覆盖,数据实时传输到省、市两级生态环境部门水质监控平台,水源地水质监控、预测预警能力得到有效保证。

四是开展饮用水源年度评估。编制完成地级、县级、农村千人以上3个级别的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报告,贵阳市8个地级饮用水源地、9个县级饮用水源地、46个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评估结果均为“优秀”。同时,对2017年以来中央、省、市指出水源地环境问题开展核查,督促完成185个问题的整改和销号(其中中央环保督察交办37个、省级环保督察交办36个、市级排查交办112个),发现新增问题38个,已移交属地政府整改。

【持续实施流域生态补偿】

2022年累计应收缴属地政府生态补偿资金881.427万元,同比下降58.6%。其中,金钟河流域700万元,南明河流域0.248万元,麦架河及猫跳河流域181.179万元。

土壤环境

一、土壤污染治理情况

2022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面积99.49万亩,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预防】

一是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至38家,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企业土壤污染防治义务,全面完成土壤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二是完成32家重点监管单位、2家土壤重点关注企业周边土壤及地下水调查监测,3个重点关注农用地土壤及地下水调查监测。三是有序推进涉镉排查,将首钢贵阳特殊钢有限公司纳入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清单,督促企业完成整改验收。

【保障建设用地准入安全】

一是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更新贵阳市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名录至28个。二是严把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质量关,组织评审调查报告81个。三是实施土壤平行样采测制度,强化建设过程质量控制,开展土壤平行样采测地块23个。四是强化建设用地安全利用保障,指导完成7个污染地块修复治理和风险管控。

【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

印发《贵阳市农业农村局 贵阳市生态环境局 贵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关于分解做好2022-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的函》、《贵阳市2022年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及安全利用工作方案》,指导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全面完成省级下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目标任务。

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情况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一是按照《贵阳贵安农村“治水”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以农村安全饮水保障及生活污水治理为抓手,推动农村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完成134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和17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5%以上。二是制定实施《贵阳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整改方案》,督促各区(市、县、开发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调查评估与改造,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核查。全市716套日处理能力5吨以上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90%以上。

【聚力抓好农村环境整治】

一是按照“十四五”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完成60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及成效评估,累计完成768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二是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核查评估,完成2022年农村环境整治现场复核。三是规范“一村一档”资料,按照一个行政村一份档案模式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更新规范“一村一档”。

声环境

一、声环境质量状况

2022年,贵阳市中心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昼间时段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54.5dB(A)、69.7dB(A),功能区昼间和夜间监测总点次达标率分别为100%、93.5%,全市声环境质量保持稳中向好。

二、措施与行动

【噪声污染防治体系建设】

一是印制宣传手册和宣传海报,创作宣传动画视频,线上线下、多渠道全方位持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宣传,为新法在贵阳市实施营造良好氛围。二是落实噪声监管职责,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政府指定部门噪声污染防治职责分解表的通知》,明确新法中绿色护考、夜间施工证明等方面需由地方人民政府指定部门实施监管处罚的职责分工,切实推进新噪声法在我市落地实施。三是多部门联动强化噪声污染治理。联动交管、住建、城管、市场监管、公安、教育等部门,开展“还静于校”校园周边噪音专项整治活动,其中南明区人民检察院依托检察监督职能,注重机制搭建和技术手段在案件办理中的运用,有效推动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走深走实。

【工业企业噪声污染防治】

一是严格执行排污申报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对工业企业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督促企业达标排放。2022年,贵阳市开出新《噪声法》实施以来首张噪声污染罚单,依法对3家工业企业噪声污染问题实施处罚,罚款金额10.8万元。二是督促企业履行噪声污染防治主体责任,贵州广铝氧化铝公司积极投入资金,对焙烧炉采取加装消音器、隔音墙等措施,降低噪声污染。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

健全施工噪声监管制度,加大噪声污染监管力度,定期开展巡查检查,积极推广创新文明施工,切实减少施工噪声影响。全年共出具夜间施工证明153次,依法查处施工噪声污染案件116件,处罚金额64万元。

【交通噪声污染防治】

一是推进轨道交通噪声治理。优化轨道交通1、2号线列车广播设置,开展列车轮对预防性镟修,降低列车轮对失圆、偏磨等产生的噪声影响。采用低噪声振动轨道车辆83辆,安装城市轨道交通声屏障1600余米。二是降低交通噪声传播强度。在噪声敏感建筑集中区域的高架桥、快速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等道路两侧配套建设绿化带或安装隔声屏障。强化铁路沿线货车鸣笛噪声扰民治理,实施贵阳南西联络线防护栅栏改扩建项目,安设砼防护栏10051米、刺丝滚笼13586米,加设栅栏门14道,有效解决行人违规横穿铁路问题,减少火车鸣笛次数。三是强化道路交通污染整治。依法查处机动车在禁鸣路段违法鸣号、拆除或者损坏消声器、违规加装排气管,以及轰鸣、疾驶、相互追逐等造成的噪声污染等违法行为。全年打击非法飙车、“响管”、“炸街”摩托车13辆,查处机动车违法鸣号461起。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

一是完成全市22所学校校园广播噪声治理试点,梳理总结形成《贵阳市校园广播噪音试点治理成果报告》、《贵阳市校园广播噪音污染来源分析及实施广播治理的建议》等成果资料,为校园广播系统治理提供技术参考。二是开展广场、沿街店铺商业噪声整治,强化文化娱乐活动等噪声管理,用实际行动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全年累计劝导、处理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投诉问题3万余起。

辐射环境

一、辐射环境质量状况

2022年,全市辐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核与辐射安全态势总体平稳,电磁环境水平低于国家控制限值,全市未发生辐射安全事故。

二、措施与行动

【高标准推进精细化监管】

一是印发实施《贵阳市核与辐射精细化监管方案》,按照国家法律和相关监管要求,统一管理标准,进一步推动我市核与辐射监管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二是以突击检查、夜间巡查和联合检查等方式持续开展“四个一批”专项行动,严控高风险放射源辐射安全风险,切实维护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三是联合公安、卫健部门开展全市重点核与辐射单位风险隐患排查,持续保持隐患排查整治高压态势。

【纵深推进辐射应急和风险防范】

一是发布《贵阳贵安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贵阳市2022年度辐射事故监测专项应急演习方案》,落实贵阳贵安协同发展战略。二是开展2022年度辐射事故应急演习,提升区县辐射应急快速响应技能。

【强化辐射环境监测】

一是持续开展全市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在全市布设90个市控点,强化陆地γ辐射、空气、水体、土壤、生物、电磁环境等环境要素监测。二是按省、市互补原则做好市级重点辐射源单位监督性监测。加大全市IV、V类放射源、敏感区域变电站、通讯基站、γ放射源工作场所、中子源工作场所、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辐射监测。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强化申报登记】

一是持续抓好工业固体废物动态管理,完成2022年度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企业323家。二是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完成2022年度危险废物申报登记企业5615家。

【加强医疗废物条码管理】

一是加大医疗废物环境监管力度,全年依法安全处置医疗废物14917.4吨。二是持续开展医疗废物条码管理,全市纳入医疗废物条码管理机构3674家,医疗废物条码收集量10249.01吨,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率97.29%。

【严格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审核】

加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企业环境监管,确保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拆解。全年完成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582124台(套)。

【涉危企业执法监管】

一是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印发《贵阳市2022年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方案》,2022年,完成省级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企业29家,完成市级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208家次,危废经营单位实现评估全覆盖。二是组织开展废弃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工作。制定印发《贵阳市废弃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专项工作方案》,认真组织排查涉危险化学品相关企业,出动执法人员1592人次,检查企业675家次。三是开展渣场、尾矿库环境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印发《贵阳市“十四五”长江经济带渣场尾矿库污染治理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新一轮排查工作,建立渣场、尾矿库污染治理情况环境隐患问题台账,进一步防范化解渣场、尾矿库环境风险和环境安全,提升渣场、尾矿库污染防治能力。

【重金属污染防控】

按照国家、省重金属污染防控工作要求,积极推进重金属污染物减排工作;开展涉重企业落后工艺设备专项排查,完成2家企业落后工艺设备淘汰工作;排查涉重企业污染防治和环境风险隐患问题,按照“一企一策”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方案推进整改,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严厉打击涉重环境违法犯罪行为,2022年以来出动执法人员463人次,检查涉重金属企业153家次。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积极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作,2022年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6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100%。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一、自然生态环境

2022年,贵阳市共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五类自然保护地26个,其中: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风景名胜区9个(国家级1个、省级8个)、省级地质公园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4个、森林公园10个(国家级1个、省级9个)。去除重叠后自然保护地实际占地面积127198公顷。

二、措施与行动

【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

一是按照国家和省“绿盾2022”自然保护地工作安排部署,组织市、县两级林业、自然资源等部门,重点聚焦自然保护地内采矿(石)、采砂、设立码头、修路、筑坝、开办工矿企业、挤占河(湖)岸、侵占湿地及核心区内旅游、水电开发等焦点问题,结合我市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线索,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强化“绿盾2019”、“绿盾2020”、“绿盾2021”发现问题整改销号。二是组织相关区(市、县)对2022年省生态环境厅移交两个批次共计41个点位进行实地复核检查,根据问题整改、销号进展情况,采取召开工作推进调度会、组织业务培训、通报、约谈、下达工作提示函等措施,督促、指导区县加快推进整改工作。

【强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一是进一步巩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成果,充分发挥已命名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县和“两山”基地典型示范作用。二是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花溪区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国家级“两山”基地称号,开展清镇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县省级预评估。三是严格按《贵州省“绿色文明学校”创建标准》要求,开展“绿色文明学校”创建申报,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文明学校”创建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是推进贵阳市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完成22个阶段性专题报告及分布图,初步搭建贵阳市生物多样性录入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阶段调查发现植物类1641种、动物类760种、大型真菌类510种、昆虫类297种。二是组织实施贵阳生物多样性成果展,从珍稀生物、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洞穴生物、生态景观5个板块展示了我市生物多样性成果,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环境法制

【严格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一是制定实施《贵阳市生态环境局重大行政执法案件审查制度(试行)》《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行政执法工作流程(试行)》《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办理制度》,明确规定案件办理程序、执法信息公示要求、执法全过程记录规范等,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二是完成重大行政处罚法制审核175件、重大行政许可法制审核35件。

【全面落实权责清单制度】

动态调整《贵阳市生态环境局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目录》《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贵阳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权责清单共203项权责事项,其中行政许可13项,行政处罚155项,行政强制12项,行政检查16项,行政奖励1项,其他类6项。

【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

制定实施《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规定》,规范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程序。2022年,我局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共3件,全部纳入“贵阳市生态环境局现行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并在官网公示。

【深入推行法律顾问制度】

制定实施《贵阳市生态环境局法律顾问制度》《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公职律师管理办法》,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聘请法律顾问2家,聘任公职律师4名,为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重大合同、复议诉讼案件等提供法律意见,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及公职律师工作效能。

【统一执法人员制式服装及标志】

按照行政执法证件管理职责统一监管、分级负责,对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进行动态管理,启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制式服装及标志配发工作,严格制服胸号标志管理,保障执法人员“一人一证一号”。

【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

依法配合行政诉讼案件、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对收到的检察院建议书、司法建议书依法依规办结。制定《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制度》,严格规范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2022年,我局无行政复议纠错、行政诉讼败诉情况,未出现不依法举证、不提出书面答复(答辩)、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不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的情形。

环境准入

【严把环境影响评价关】

一是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强化环境准入管理。二是进一步优化环评审批服务,推进“三合一”审批改革,积极服务全市重点项目建设。三是抓好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强化入园建设项目环评与园区规划环评联动。2022年,全市共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366个(其中:报告书36个,报告表330个),备案登记表1833项,审查规划环评3个。

【强化排污许可管理】

一是有序推进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2022年,全市共完成排污许可证核发(含变更、延续、重新申请)395张,其中首次申请98张(含整改后申请4张),重新申请62张,变更157张,延续78张。二是按照生态环境部《排污许可提质增效工作方案(2022-2024年)》要求,完成907张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的提交率审核和181家企业执行报告内容规范性审核,完成家具制造业、农药制造、环境卫生等行业462张排污许可证质量复核。三是推进电子证照工作,将排污许可证正本信息纳入贵阳市电子证照库并实施动态更新。

环境执法

【严格环境执法】

一是制定实施《贵阳市2022年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工作要点》《2022年贵阳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计划》《贵阳市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督管理工作考核实施方案》,压实网格执法责任,强化日常监督巡查。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2万人次,检查企业1.04万家次,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232件,罚款金额1959.22万元。二是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案件23件。其中,查封扣押4件,限制生产3件,移送公安行政拘留13件,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3件。三是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抽查一般排污单位1731家次,重点排污单位1410家次,联合抽查检查130家次。

【大力开展专项整治】

一是全年开展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利剑2021-2025”、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等专项执法行动20余个。二是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优势,对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坚持露头就打,依法严肃查处一批典型环境违法犯罪案件,有效遏制我市生态环境领域严重违法犯罪发生。

【强化污染源监控管理】

一是全市有247家污染源单位安装自动监测设备4000余台(套),并实现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二是贵阳市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内123家重点排污单位208个排口的数据传输有效率为99.95%,远高于国家90%的考核要求。

【开展绿色护考】

强化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防治,制定实施《贵阳市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印发《关于加强2022年度中、高考期间环境噪声监督管理的通告》。2022年中、高考期间,出动执法人员542人次,共巡查考点173个、噪声源276家次,制止噪声扰民5起,处理噪声投诉8件。

【加强核与辐射执法检查】

一是持续开展辐射环境执法,全年出动执法人员700余人次,检查核与辐射单位121家次,对37家单位依法下达责令整改,下达辐射环境违法行政处罚决定书7件,处罚金额20.16万元。二是督导收贮废旧、闲置放射源6枚,收贮率达100%,有效消除我市辐射环境安全隐患。

【严厉打击黑烟车环境违法行为】

一是出动执法人员115人次,检查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57家次。二是开展停放地及路面行驶机动车抽检,依托黑烟车遥感监测平台,审核黑烟车数据10087条,公布超标车辆807辆,将255辆未在规定期限内维修并复检合格的黑烟车移交市交管局处罚。三是抽检柴油货车195辆,对其中15辆排放超标车辆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四是完成206台在用非道路机械尾气抽检,下达非道路移动机械超标排放违法案件处罚决定书6件,处罚金额3万元。

环境监测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持续开展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降尘监测、降水监测、城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4个专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完成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日报365期、周报51期、降水监测数据1680个、降尘监测数据226个等。

【水环境质量监测】

印发实施《贵阳市2022年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强化水环境质量监测,为全市水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撑。一是定期开展107条河流、152个水功能区、46个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57个生态补偿监测断面水质监测,强化干旱期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加密监测。二是强化洋水河、息烽河流域水质专项监测。三是完成223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及64个废弃煤矿酸性废水监测任务。

【声环境质量监测】

开展区域环境噪声监测、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功能区噪声监测3个专项声环境质量监测。完成346个区域噪声监测点位、112个交通噪声监测点位、23个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的噪声监测。

【污染源执法监测】

制定实施《2022年贵阳市污染源执法监测工作方案》,纳入贵阳市2022年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186家企业执法监测全部完成。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

一是定期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全面完成贵阳市6个村庄县域河流湖库、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空气环境质量等环境监测任务。二是定期开展完成治理的8个农村黑臭水体水质监测。

环境应急管理

【统筹疫情防控和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一是全面加强医疗废物收集、暂存、转运、处置等执法监管,确保医疗废物及时安全处理。全年检查定点收治医院、隔离酒店、核酸实验室、医疗废物处置点等8147家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25个。二是制定实施《贵阳市集中开展2022年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对重点管控风险源企业、尾矿库、垃圾填埋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及其他涉危涉重等生产经营单位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发现一般环境风险隐患1014起,完成整改1010起,4起正在整改中。

【扎实开展危险废物安全专项整治】

一是按照《贵阳市贵安新区危险废物等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要求,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调度危险废物整治工作开展情况。二是制定实施《贵阳市贵安新区危险废物等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2022年工作计划》,按计划开展危废等安全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工作。三是完成贵阳贵安危险废物等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总结及自评估。

【强化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一是规范企业预案管理,督促指导涉危涉重等重点管控环境风险企业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通过贵州省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源管理与分析系统实施电子化备案。二是完善政府部门预案体系,指导各区(市、县、开发区)修编政府层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扎实做好信访投诉工作】

一是全年共接处环境信访案件2252件,处置2252件,办结2252件,处置率和办结率均为100%,无超期未办结案件。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和体制机制建设,持续推进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积案,切实履行首接责任和信访事项接处责任,加大回访走访和跟踪问效力度,全市环境信访形势持续稳定。

【开展年度环境应急演习】

一是组织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及企业近30家单位260余人,成功举办“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贵阳市人民政府2022年危险化学品泄漏次生环境污染事件应急联合演练”,强化生态环境应急作战能力。二是完善应急管理、应急监测、应急专家和应急救援四支队伍协同联动机制,提升应对安全事故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能力。

【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及信访工作业务培训】

以环境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建设、应急处置案例分析、新《安全生产法》解读、《信访工作条例》贯彻落实为重点,及时学习掌握环境应急和环境信访最新要求;以当前环境应急管理和环境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导向,找出切实可行化解措施。开展近300人次的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和环境风险源单位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综合业务水平。

【开展贵阳市行政区域环境风险评估】

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估。以2022年贵阳市重点管控风险企业为基础,形成调查清单,调查了解企业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对行政区域内环境风险源进行精准识别,摸清风险底数状况,科学评估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问题和症结,分析区域环境风险防控需求与已具备能力的差距,提出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议。经评估,贵阳市整体环境风险水平不高,突发水环境风险和综合环境风险水平为中风险,突发大气环境风险水平为低风险。

【夯实环境应急物资储备】

2022年,采取依托大中型企业实行政企联合建设环境应急物资库的方式,与开磷集团股份公司应急救援中心在息烽建成贵阳市生态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息烽库),储备吸油拖栏、溢油分散剂、快速布放吸油毡等一批环境风险防控物资,为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提供保障。

环境科研

【生态环境保护课题研究】

一是实施《贵阳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领域“强省会五年行动”专家工作站及专业能力提升项目》,开展《贵阳市典型工业园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风险及管控对策研究》《贵阳市典型工业聚集区地下水污防性能分区项目(云岩区试点项目)》《贵阳市生态文明综合指数研究项目》等重大课题研究。二是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以清镇市和花溪区试点,启动贵阳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GEP)试点项目。三是按照贵州省污染地块“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研究,编制《贵州省污染地块“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研究报告》,启动《贵州省贵阳市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调查项目》。四是开展无人机在生态环境评估、环境应急、工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治理等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构建翁井水库流域应急响应机制的三维模型,启动贵阳市生态环境领域无人机遥感遥测中心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评估】

一是印发实施《贵阳贵安深入推进生态立市战略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实施方案》《贵阳市“十四五”空气环境质量改善规划》《贵阳市“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贵阳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重大文稿;持续推进《贵阳市“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贵阳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贵阳市“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编制。二是开展全市固体废物堆场综合治理现状调查和评估、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农村环境整治成效及工业聚集区规划环评工作,完成《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2012-2020年)》评估工作。

【环境治理方案与应急响应方案】

一是推进贵阳贵安建设完善14个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启动《花溪区工业集聚区燕楼组团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开阳县工业集聚区核心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试点及《一园(或一片)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编制大纲及要点》编制工作。二是编制完成《贵阳贵安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经市政府印发实施。三是开展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南阳实践”实施技术研究工作,完成《贵阳市翁井水库流域“一河一策一图”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响应实施方案》等方案编制。

【资质申报和认定情况】

一是积极申报生态环境损害鉴定机构,贵阳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成功获得贵州省生态环境厅推荐,可作为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相关业务工作。二是完成贵阳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重点实验室水和废水、土壤和沉积物两大类共计149项参数的方法认证等扩项工作,重点实验室已具备水和废水、土壤和沉积物、噪声等共计200余项检测指标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

环境信息

【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推动数据共享共用】

一是协同推进贵阳市生态环境移动执法系统、贵阳市生态环境局信访系统的升级改造,项目已完成技术验收,系统运行平稳。二是完成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子系统与贵州政务服务网系统融通,提前完成全程网办目标。三是及时梳理、完善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清单中涉生态环境局对应的资源目录,为政务数据共享能力和公共数据开放水平提升奠定基础。四是盘点生态环境数据家底,为建设生态云平台(二期)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打好基础,做好生态云平台(二期)项目的谋划和服务方案编制工作,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是多措并举强化网络安全,认真梳理网络安全薄弱环节,全面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护航全局生态环境业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规范网站管理,保障政务公开网站渠道畅通】

一是优化调整贵阳市生态环境局网站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公众参与等栏目的设置,在“中国贵阳网”同市政府办公厅共建“坚持生态立市 聚焦蓝天保卫战”专栏。定期开展网站安全巡查,做好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网站值班及安全管理。二是严格落实网站信息审核责任,每日对新发布的信息进行读网,每月形成信息发布台账,防范错敏信息产生。2022年全年网站安全稳定运行,未发生安全事故,未发布重大错敏信息。2019年至2022年连续四年获得贵阳市政府网站应用评估第一名。三是及时公开2022年度市级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信息、2022年度贵阳市生态环境局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目录、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等信息,发布重点领域公开信息138条。四是认真抓好依申请公开件及咨询件等的转办和回复办理。回复办理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24件、问政互动33件,及时办结回复率为100%。

环境宣传教育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新闻宣传,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影响力】

一是持续强化媒体合作与生态文明建设宣传,不断完善贵阳生态环境融媒体中心建设,2022年各类媒体发布贵阳市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相关的新闻、宣传信息1000余条。二是保持生态环境系统官方“双微”更新,及时向群众全面公开行业动态,2022年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原创信息800余条,微博发布原创信息580条。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产品开发,围绕生态环境主题制作图述新闻、活动(会议)网络直播、电子海报、公益宣传动画短片等新媒体产品一批,丰富宣传产品形式,传递贵阳生态环境保护“好声音”。

【致力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动员,广泛传播生态价值理念】

一是开展贵州省暨贵阳市生态环境月宣传活动、贵阳市“贵州生态日”宣传活动等形式多样的生态环境主题宣传活动,打造“生态专列”呼吁市民低碳出行,通过趣味性网络“打卡”宣传活动,串联贵阳生态景区和环保设施,引导公众在互动的过程中加强环保工作认识,营造生态良好家园全民共建的社会氛围,引导群众将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二是开展“美丽贵阳·山水林城—生态文明主题讲堂”12期,900多名公众现场聆听。截至2022年底,累计开展生态文明主题讲堂21期,140多万人次在线观看。三是开展“探寻绿色奥秘”主题活动24期,组织市民上千人通过现场参观、听讲解、亲身体验等方式,走进全市各类环保设施,落实公众对环保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提升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四是开展志愿服务主题活动20余场次,利用元旦节、春节、世界湿地日、雷锋月、世界水日、“六五”环境日、贵州生态日、全国科普日、志愿者日等开展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引导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贵阳市生态环境局

二0二三年六月五日

来源:贵阳市生态环境局

【黔讯网版权及免责申明】 来源:贵阳网  责任编辑: 三石天下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