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贵安,天高云淡,沃野流金。清晨的阳光洒在稻田上,微风拂过,稻穗低垂,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稻香。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一排排水稻被整齐割倒,脱粒后的谷粒如雨点般落入车厢。
“今年收成好得很!亩产比去年又多了些,这‘铁牛’一上阵,一天能收二十多亩!”贵安新区兴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文龙站在田埂上,望着满仓金黄,笑得合不拢嘴。
又是一年丰收季,贵安新区广袤田野上处处洋溢着喜悦。从稳粮保供到产业升级,贵安新区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三农”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农机手正在收割水稻。
稳粮保供:良田良种良法,端牢“饭碗子”
9月18日,贵安新区首届“种粮大比武”临田测产结果正式揭晓。经过专家组现场实测,种植大户刘逢春以亩产905.14公斤的优异成绩拔得头筹,成为本次大赛的“种粮状元”,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
这场别开生面的“大比武”,不仅是对种植技术的大检阅,更是贵安新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生动缩影。
作为贵安新区水稻种植的核心区,龙宝村近年来依托龙宝大坝连片优质耕地,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龙宝模式”。该模式通过统一供种、统防统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订单收购,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变。
贵安新区连片耕地。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贵安新区坚决扛起粮食生产责任,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当下,贵安新区聚焦“抢收、抢种、抢管”关键环节,抓好全年粮食生产,严格落实种植面积核实机制,切实提升农户种粮积极性。
“以前是‘藏在深山无人知’,现在是我们主动走出来。”湖潮乡马路村党支部书记黄立群介绍,这两年,村里通过复垦撂荒地、推广良种良法和机械化作业,粮食产量实现同比增长15%。“不少搬迁到城里的老村民,农忙时节也专程回来下田。土地热了,人心也回来了。”
“科学种田让我们收成更好,机械收割省时省力。”村民刘占富捧着一把沉甸甸的稻谷对记者说,“每年都有新技术、新品种,我们就跟着学、跟着用。你看这谷子,粒粒饱满,今年又是好光景!”
种业振兴方面,贵安新区依托崖州湾、阳雀湖等主体,加快建设种业创新高地。通过引进高端育种团队、开展良种联合攻关、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好种出好苗,好苗收好粮”,种子这枚“农业芯片”正在田野间释放澎湃动能。
产业提质:特色做精做强,鼓起“钱袋子”
丰收,不仅是粮仓满溢的喜悦,更是产业兴旺的生动写照。在高峰镇王家院村葡萄园里,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装箱;湖潮乡的生态果园里,果农将一颗颗饱满的八月瓜分拣打包,发往省内外市场。贵安新区立足山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蔬菜、精品水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车田村生态果园。
“我这刚摘的猕猴桃看看有多少斤?”“我预订的10斤猕猴桃什么时候到?”自9月13日贵安新区“夜郎金果”猕猴桃生态果园开园以来,前来体验采摘乐趣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线上会员服务群更是热闹非凡,订单不断滚动刷新。
“短短10天,销量已接近25万斤。”贵州夜郎圣果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彭正江介绍,园区始终坚持绿色生态种植理念,全程施用有机肥,采用物理防虫、人工除草等方式,确保每一颗猕猴桃都纯天然、无污染。通过科学管理与品种改良,今年亩产突破5000斤,品质和口感双双提升,深受市场青睐。
湖潮乡猕猴桃。
贵安新区紧盯本地适养适种优势品种,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同时围绕农业“接二连三”,积极培育壮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生产向加工、流通、销售全链条延伸。
马场镇平阳村红托竹荪迎来上市旺季。清晨的林间雾气氤氲,一朵朵洁白如玉的竹荪破土而出,村民们穿梭其间,小心翼翼采收这份“林下黄金”。“在基地务工日收入100至150元,还学到种植技术。”村民唐琴仙忙得脚不沾地。
“今年5月下种,8月中旬首产鲜菇,亩产约450斤。”平阳村村委会副主任徐宝钱介绍,我们依托1000余亩林地资源,成立村集体公司贵安新区聚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贵州菇农汇公司,采用“企业+集体+农户”模式,建设林下食用菌基地,配备喷灌设施,并获贵州省农科院技术支持。下一步,我们将增设智能化烘干设备,开展竹荪干品精深加工,打造“菌香平阳”品牌。
2025年第二届“稻香龙宝”丰收艺术节。
乡村不仅要富起来,还要美起来、乐起来。近年来,贵安新区积极推动农旅深度融合,把田园变景区、农房变民宿、农产品变文创伴手礼。每逢周末,乡村采摘园、田园音乐会、非遗市集、稻田艺术展等活动精彩纷呈,吸引大量城市居民前来打卡体验。2025年第二届“稻香龙宝”丰收艺术节期间,农副产品销售额近30万元,带动临时就业30余人,真正实现了“以节促产、以节兴村”。
政策护航:服务保障到位,吃下“定心丸”
丰收的喜悦,不仅来自田间的累累硕果,更源于背后日益完善的政策支撑与服务体系。在贵安新区,一项项惠农政策落地生根,一个个服务平台延伸到村,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强劲动能。
丰收的背后,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服务保障。贵安新区持续加大惠农力度。
9月15日,贵安新区湖潮乡“和美通”乡村服务中心揭牌,同时挂牌“贵阳供销贵安湖潮乡为农服务中心”。这一新型为农服务平台,通过“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多网合一”城乡流通体系,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体系。
湖潮乡“和美通”乡村服务中心。
走进服务中心,农资展销区、农机展示区、农技咨询台、科技惠农服务区等功能分区一应俱全。当日还发布“贵阳供销惠农壹圆保”产品,前来采购和咨询的村民络绎不绝。
“从种子采购到农机购置,政府都有补贴,现在还有保险,技术人员也会上门指导,我们种地更有底气。”汤庄村村民熊江辉感慨地说。
“过去农户要跑多个地方办一件事,现在‘进一扇门’就能解决种地全过程需求。”湖潮乡“和美通”乡村服务中心负责人,湖潮乡汤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熊昆介绍,我们依托上游厂家和科研院所资源,围绕主栽作物制定科学种植方案,创新推出“农事管家全程服务体系”,实现“农资+农机+农技”高效协同。同时,通过股权合作、盘活低效资产、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途径,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红薯丰收。
从良田良种到精细管理,从产业提质到政策护航,一条“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日渐清晰。
金秋送爽,硕果盈枝。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贵安新区正以丰收为起点,绘就一幅粮食安全有保障、产业发展有活力、农民生活有奔头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丰收的喜悦,正在转化为迈向共同富裕的坚实步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忠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