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州市 > 贵安

贵安新区:从“三农”出发,向“振兴”而行!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行走在乡间沃野,温室大棚排列有序、村庄环境洁净优美、农民生活有滋有味……举目四望,贵安新区农业“强”的态势不断展现、农村“美”的面貌不断呈现、农民“富”的愿望不断实现,一幅“农”墨重彩的乡村振兴画卷尽情铺展。

2023年,贵安新区统筹城乡发展局紧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目标要求,围绕市委“5555443”工作思路和统筹城乡“3个1、3个3”工作重点,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各项工作,富民产业质效持续提升,乡村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2.86亿元、增长6.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25元、增长8.7%,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三农”事业呈现新气象、实现新突破,为加快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

A 守牢底线稳生产

“2023年水稻亩均产量达652.11公斤,较上年提升6.9%,测算亩均效益达到2608元。”2023年秋收之际,贵安新区高峰镇龙宝大坝示范田传来喜讯。

龙宝村是贵安新区的主要产粮区,多年来亩产量均未超过500千克。2022年,龙宝村开始建设千余亩示范田,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贵阳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派出骨干技术团队并提供机械支持,紧紧围绕“种什么”“谁来种”“怎么种”“种得怎么样”四个问题和“优种、机械化、组织方式、改革创新、实际成效”五个示范,以提升“三大收入”为抓手,以农业现代化、机械化为路径,以市场化为导向,构建种粮利益联结机制,总结出“龙宝种粮”模式。

龙宝村村民没有想到,长期靠人力耕种的田地,有一天也会走上农业现代化之路。2023年,“龙宝种粮”模式在龙宝大坝进行实践验证示范,示范种植面积1056亩,丰收的结果令人欣喜,泰丰优79优质稻自育品种最高亩产达到939.4千克,在贵阳高海拔地区首次突破900千克。

“龙宝种粮”的成效是贵安新区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增强粮食生产和供给能力的有效实践。2023年,贵安新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整治基本农田“非粮化”1359.28亩、撂荒耕地22365.15亩;推广“五个示范”和良种、良技、良法,完成粮食播面9.52万亩、产量3.41万吨。

2023年,贵安新区坚持聚力稳产保供,农业生产能力得到新发展,粮食生产创造新纪录的同时,脱贫成果也得到新提升。一年来,防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不断健全,“3+1”保障持续提升,产业就业帮扶全面覆盖,脱贫人口收入增长15.31%,在全省率先实现收入万元以下的脱贫人口家庭全部清零。2022年省后评估反馈涉及贵安新区5大类问题全部整改销号,脱贫人口巩固率100%。

同时,贵安新区紧盯“三大收入”,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通过全面摸排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指导14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制定“一村一策”方案,争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500万元,实施项目10个,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65%以上,持续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组织劳务输出1606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847人,新增就业2151人,土地流转1.4万亩,获得土地流转费1000万元以上,盘活农房(宅基地)38宗,发放涉农补贴1627万余元,低保、特困供养金478万余元,覆盖62229人次,持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通过实施“稻+菜”“稻+油”等复种模式,耕地复种指数达135%,基本实现水源有保障、坡度在15度以下的耕地亩均产值达8000元,基本农田亩均产值达到5000元、高标准农田亩均产值达到5000元,持续提升亩均收入。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贵安新区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乡村振兴开新局奠定坚实基础。

B 产业延链结硕果

贵安新区高峰镇老胖村,四周青山葱翠、鸟语花香,一座石桥横跨在麻线河之上,是连接内外的主要通道。

“2023年,我们与贵安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建立了公司统一供苗、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收购的模式,在全村约650亩农田上推广发展‘水稻+红油菜’种植,预计亩产收益达6000元左右。”老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松算起了村里的“经济账”。

老胖村的“稻+菜”模式从何而来?这要从三年前说起。当时一直在外务工的村民胡华返乡创业,根据自己的经验瞄准了种植业,于是流转100亩土地,根据市场和时令所需,夏季种植茄子、西红柿、辣椒等10余个品种,冬季种植红油菜、白菜苔等。当年冬季的红油菜亩收入就超过8000元,村民也从中看到了增收的希望。于是,在胡华带动下,老胖村启动了与贵安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合作,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将冬季闲田利用起来发展蔬菜种植。

老胖村聚焦“五个关键”,做强“一村一品”,加快盘活“四块地”,围绕推广订单式“稻+菜”发展模式,农业产业发展一片欣欣向荣。“老胖做法”是贵安新区近年来在“三农”发展中探索形成的典型经验,另外让人耳熟能详的还有“龙宝模式”“滥坝经验”“龙山路子”“普贡样本”等。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2023年,贵安新区抓牢产业发展重点环节,围绕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五大产业”,突出粮、蔬、果、茶等优势产业,狠抓“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产一企、一家一特、一人一技”产业“五个一”,认定“一村一品”示范村15个;建成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5600亩、设施渔业基地2个;实施“稻+菜”轮作1.73万亩;引进省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2家,建成林卡辣椒提纯复壮种繁基地200亩、“绵白007”玉米育种基地240亩。

此外,贵安新区还重点抓好“四大经营主体”发展,加快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年来,通过整合财政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金等涉农资金,深入实施“四类经营主体”提质培育行动,新增培育种养大户78户、家庭农场10个,巩固提升专业合作社7家,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家。同时,持续提升3家农机合作社服务4乡镇(街道)的能力,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8%。

近年来,围绕做强做优现代山地特色高效都市农业的目标,贵安新区正不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书写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C 和美乡村幸福来

坐拥北斗湖旖旎风光,在湖畔民宿小憩,何尝不是一件惬意的事。这一设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近期,贵安新区马场镇普贡村将对湖边47栋闲置农房进行盘活,建设民宿酒店。

普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明培介绍:“今后这一片不仅有民宿,还有音乐厅、茶餐厅,既能实现乡村风貌提升,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滥坝村曾被当地村民称为“烂”坝村,2022年前,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几乎为零。随着农村“五治”工作的开展,滥坝村对人居环境治理精准发力,盘活村级产业,发展农旅产业,穷山沟已然蝶变为产业人气两兴旺的魅力“滥坝”。

特别是2023年以来,滥坝村以农村“五治”为抓手,通过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清、建、管、用全过程,着力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农村“五治”取得实效。

王明培说:“以前我们村虽然守着良好资源,但没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现在我们打破乡村传统观念,优化乡村功能,在乡村外观‘颜值’整体提升的同时,村民内在‘气质’也在改变。”

如今,除了滥坝村,在马场镇松林村、高峰镇龙宝村等地道路两侧的房屋墙体上,绘上了一幅幅富有乡村气息的艺术墙画,使一面面白墙“活”起来,让乡村变得更加美丽。

自从以农村“五治”引领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贵安新区通过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2023年完成宜居农房改造100户、盘活农房20栋、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1552宗;完成20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30户以上自然村寨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100%,农村外运垃圾减量83.56%;改造农村户厕841户,旱厕基本实现动态“清零”……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不仅要抓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更要提振群众的“精气神”。贵安新区以推动移风易俗为落脚点,始终坚持系统思维,繁荣农村文化,培育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村民的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提升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村民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文明新风以红榜公开表扬;村民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等不良行为以黑榜公开批评;《村规民约》成为精神文明导向,“治风”倡议引导村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如今,移风易俗不仅让群众得实惠,也不断推动农村滥办酒席、大操大办、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得到根本性转变,农村群众的礼金支出大幅度减少,农村环境得到大幅度提升,以文明为底色的美丽乡村画卷越描越亮、越绘越美。

一项项农业产业规划振奋人心、一个个涉农项目加速推进、一座座美丽乡村焕发新颜……一幅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美好画卷正在贵安新区徐徐展开。2024年,贵安从“三农”出发,向“振兴”而行,必将带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新未来。

记者 李佳旭/文 石照昌/图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关键词: 三农 而行 振兴 新区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