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州市 > 毕节

稳传统、兴电商、拓海外|依托“三大市场” 毕节农特产品香飘国内外

从各类展销会的摩肩接踵、现场签约不断,到线上电商直播间的秒光爆单、好评如潮,再到海外市场的订单纷至沓来、远销东南亚多国…… 

今年以来,毕节立足乌蒙山区得天独厚的农特产品资源禀赋,深挖本地农特产品资源潜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稳固传统展销渠道、激活电商经济新动能、拓展海外贸易新空间,持续破解仓储物流、品牌推广、渠道拓展等发展难题,全方位打通农特产品出山“最后一公里”,构建起多维度、广覆盖、高效率的产销联动新格局。

据统计,上半年,毕节市农特产品销量达61.76万吨,销售额突破90.56亿元,为区域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稳传统市场:线下展销搭台 农特产品聚人气

“人气特别旺,不仅对接了一批经销商,现场零售量也不错,带去的货全部卖光。”回忆起在2025年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南部片区)上的火爆场景,贵州两山天麻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仍难掩激动。 

这场大会上,毕节62家优质农特产品企业集中亮相,开幕当天便斩获3.43亿元现场签约销售额,尽显“毕节味”的市场吸引力。

“可乐猪是喝可乐长大的?”

“可乐猪并不是喝可乐长大的猪,因产自赫章县可乐乡,又与可乐遗址出土的汉代‘陶猪’相似而得名,它的肉质紧实、肥而不腻。”

在第八届进博会贵州老字号展馆内,赫章县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常玉不断地向前来问询的客人科普可乐猪。在开展第二天,该公司就销售了4万余元。不仅如此,该公司还与山石榴(上海)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超500万元。赫章县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常玉说:“山石榴公司用货量每周在两吨左右,这对公司进入上海奠定了基础。”

作为贵州老字号企业,凭借创新发展与产业深耕,赫章县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集养殖、生产、加工、研发、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也是赫章县唯一一家官方授权使用“可乐猪地理标志”“赫章核桃地理标志”的企业。

“目前,公司开发的可乐猪腊肉、香肠、广味甜肠在广州、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很受欢迎,尤其是随着春节的到来,公司订单已爆满,预计明年将实现1个亿的产值。”常玉说。

近年来,毕节通过“走出去拓渠道、引进来促合作”双向发力,在主动摸排农特产品生产企业产能的基础上,组织参与各类产销对接活动,重点推介“天马牛”(天麻、马铃薯、黄牛肉)等特色品牌;深化东西部协作,邀请广州企业实地考察肉牛产业,探索“毕节黄牛肉”进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直供模式,推动优势产品精准对接高端市场。

同时,创新“三进”宣传模式,推动农特产品进机场、高铁站、高速服务区。今年上半年,天麻销售9305吨、创收3.8亿元,马铃薯销售1.4万吨、创收4525.7万元,牛肉销售2.5万吨、创收10.3亿元。

兴电商经济:直播赋能破圈 爆款产品引热潮

10月13日,在毕节七星关区生机镇生机社区的一处山林里,毕节市“带货达人”吴佳明手持新鲜天麻,向屏幕前的一万多名网友热情推介:“家人们看,这是我们当地农户刚从山上刨出来的天麻,个头饱满,带泥发货,是地道的深山好货,赶紧下单吧!”在她身后,连片的天麻种植基地里,几十名村民忙着采挖、分拣、装筐,热闹的劳动场景通过镜头实时传递。

3小时的直播时间里,共吸引了10余万人次观看,累计成交1.15万单,共售出新鲜天麻3万斤,销售额63.62万元。

“在以往,这个销量我们要卖一个月,电商直播太给力了!”毕节润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亚峰告诉记者,此前,基地天麻多数通过收购商转手,利润空间被压缩。今年合作社联合吴佳明电商团队推出“林间直播”带货模式后,天麻客单价每斤直接提升40%。

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在电商快速发展的今天,新农人们通过方寸屏幕,在直播间里卖起了农货,让“土味”好农品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千家万户。

点开纳雍县电商博主张云峰的抖音店铺,传统土榨菜籽油、辣椒面、糟辣椒、酸菜等地方特色农产品销售数量高居榜首。

“纳雍本味辣椒面是我们家的王牌产品,目前已经销售了几十万单,其他产品销量也非常不错。”张云峰介绍说,相比于传统的经营销售模式,电商更具有传播渠道不受限、订单管理效率高、产品展示范围广的优势,方便、快捷的网上购物成为时代新宠。

近年来,毕节积极发展农商体旅融合的“直播+”新模式,加速农特产品数字化、品牌化进程,推动农特产品“触电”腾飞。加快推进物流体系同步升级,建设市级冷链物流枢纽中心、县级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和大型乡镇种植基地预冷设施,为“云销售”保鲜护航。

今年上半年,全市开展专项直播活动6场,孵化电商主体402家;网络零售额23.11亿元,增速23.54%、列全省第2位。冷链设施日趋完善,现有冷库297个、容积99.93万立方米,冷链车407辆,冷链主体295个。

拓海外贸易:跨境通道畅通 优质产品闯全球

眼下,威宁自治县的“高原小甜心”苹果正迎来出口热潮——一批批贴有“威宁苹果”商标的果实,经清洗、分拣、包装后快速“出山入湾”,源源不断发往国内外各大市场。

贵州贵茂贸易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驻守在分选线旁紧盯分装环节,公司总经理段仕文直言市场热度:“去年出口订单1000余吨,消费者反馈特别好,今年订单直接翻倍,增加到了2000吨。”

能持续抢占市场,源于威宁的独特优势:作为西南冷凉高地苹果适宜区,也是贵州唯一的优质苹果生态种植适宜区,这里的光照、气候与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孕育出的苹果品质出众。更值得一提的是,“威宁苹果”不仅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还曾7次跻身“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品牌认可度持续攀升。

出口数据更显亮眼:2024年威宁苹果出口2374吨,出口额达1176万元,占贵州水果出口总量的95%以上;2025年势头更猛,预计苹果出口额将达1500万元,同比增长27.55%。

近年来,在威宁、大方获批“乡村外贸”试点县后,毕节市紧抓机遇,在助力农产品企业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措施,推动乡村外贸跑出“加速度”,优质农产品加速“出圈”全球。

在畅销的农产品中,鲜苹果、脱水南瓜条、脱水蒜颗粒出口业务为毕节独有,威宁党参、黄芪及织金加工灵芝茶等新增出口产品也大力提振了乡村外贸信心。

毕节生态环境优良,拥有威宁洋芋、大方天麻、赫章核桃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产品品质与特色高度契合目标市场对绿色、有机、特色农产品的需求。

以大力发展乡村外贸为抓手,毕节动员全市65家(次)企业参展广交会、新加坡城国际酒展览会等境内外国际性展会,帮助企业学习先进经验、增加品牌知名度,开拓海外市场。推动脱水南瓜条、马铃薯、苹果、鸡蛋等17种农特产品走出国门,远销东南亚、韩国等地。

今年上半年,毕节市农特产品出口实绩企业13家,出口额0.78亿元,同比增长188%;农特产品出口占全市外贸比重从2024年的15.7%提升至20%,占全省农特产品出口比重达21%,较2024年提升13个百分点。

站在新起点,毕节将乘势而上、久久为功,持续完善仓储物流配套、强化品牌赋能、拓宽产销渠道,让乌蒙山区的“土宝贝”持续变身“抢手货”,以产业兴旺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传娟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