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州市 > 毕节

从“一场演唱会”到“一座城的停留”——毕节持续让流量变“留量”

“乌蒙山连着山外山,月光洒下了响水滩……”10月18日,当《奢香夫人》的旋律在七星关区的夜空下响起,万人大合唱的声浪早已超越了音乐本身,来自辽宁的刘大爷情不自禁地一边录像一边跟着哼唱。

这晚是响水滩音乐季的收官之夜,天空飘着细雨,却丝毫浇不灭观众的热情。观众们共享着雨伞,随着节奏轻轻摇摆。舞台灯光透过雨丝,在每个人带笑的脸上投下斑斓的色彩。

从6月至10月,这场持续数月、唱响16场的文旅盛宴,成为毕节从“一场演唱会”向“一座城的停留”转变的关键落子。音乐,让这座城市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在广场另一侧的文创集市,蜡染手作人李琳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队。“最多的一场,我带来的五十份体验材料半小时就售罄了。”扎染、拓印、小蜡刀……她一边指导游客绘制蜡染图案,一边感慨,“过去总觉得毕节的夜晚静悄悄,现在好了,每周末都像过节。”

顺着她的目光望去,不远处的小吃摊位升腾着袅袅炊烟。烙锅摊主吴军忙得额头沁出汗珠,却掩不住笑意:“今天准备的几百份洋芋粑,七点不到就卖完了。以前想都不敢想。”

几乎场场必到的市民钟女士总是带着外地来的朋友一起参加。“朋友们来毕节,不再只是匆匆看一眼景区就走,而是会特意留到周末,体验这场音乐之约。”从“路过”到“停留”,需要的是能留住人心的体验。

音乐季期间七星关区接待游客376.6万人次,旅游总花费高达39.5亿元。其辐射效应显著,织金洞、阿西里西等联动景区游客量同比增幅翻番,实现了从核心引爆点到全域旅游联动的空间突破。

响水滩音乐季突破了单向的舞台表演,营造了一个市民与游客可参与、可体验、可消费的城市休闲新场景、主客均可共享的空间。周末的音乐会成为地标性的固定节目,文创集市与人气摊位则共同升腾起城市的“烟火气”,正是短暂客流转化为持续消费动力的核心,让“打卡”变“常驻”,让“过客”心生“归属”。

雨渐渐停了,朦胧的雾气与观众手中的荧光棒交相辉映。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游客们打开的手机闪光灯汇成一片星海,为这场持续了十六周的音乐盛宴画上温暖的句号。

毕节市正计划将响水滩音乐季IP持续深化,春季原创音乐周、冬季温泉音乐会等让音乐的旋律全年不息。从一场演唱会的偶然相遇,到一座城的深情停留,毕节正在用它的方式,让每一次的欢聚都成为下一次相遇的开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永燚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