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贵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毕节专场。
发布会上,新华网记者提问:贵州提出坚定不移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能否介绍下,“十四五”时期毕节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十五五”将如何谋划布局?
毕节市委副书记、市长姚轶回答了这个问题。
感谢您的提问。“十四五”以来,我市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深入推进“富矿精开”,全面落实“六个抓手”,加快工业绿色转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重点产业持续壮大。建立主导产业链图谱,动态完善在建项目、在谈项目和拟招企业“三张清单”,能源、现代化工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55.98%提升到70.12%。优质烟酒、轻纺服装、新能源电池材料等产业加快发展,实现综合产值123.28亿元。
二是重大项目取得突破。贵州历史上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落地建设,引进开工项目358个,建成投产重大项目260个,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4.97%提高到46.5%,工业结构持续优化。
三是园区建设提质增效。8个经济开发区全部创建为省级开发区,园区总产值达520亿元、年均增长7.6%,初步构建了煤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虽然我市新型工业化取得一些成效,但总体来看结构还不优、质效还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十五五”时期,我们将把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摆在最突出位置,聚焦建设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和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全市统筹,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以县域为重点布局建设一批带动性强、支撑力足的工业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综合能源、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化工等主导产业及以纺织服装为主的轻工产业、特色食药品加工产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富有毕节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来源:贵州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