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毕节聚焦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目标,紧紧围绕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三大主题”,不断推动产业再上台阶,为高质量发展破局开路。这段时间,当地的项目建设又有新进展、农业生产又有新收获、群众又学到了新技术。一起去看看。

在织金经济开发区,总投资730亿元的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正加紧建设。目前,场平工作已完成约80%。

该项目分三期,包括年产80万吨磷酸铁锂、150万吨磷酸铁等项目装置,旨在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完整体系,实现锂电材料及新材料集聚配套。项目建成后,可将磷石膏固废转化率提升至90%,每年减少堆存占地1000亩。
贵州织金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焦凯
贵州织金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焦凯表示,这条生产线投产后,能让每吨磷矿的附加值从800元提升至3000元,相当于“点石成金”。
依托矿产资源优势,毕节将新能源、新材料作为践行工业绿色发展的抓手。在毕节高新区的这家新能源科技公司,工人们正赶制锂电池订单,冲刺全年目标任务。近年来,当地聚焦锂电池产业,着力补链、强链、延链,加速形成产业集群,目前已有12家相关企业入驻,涵盖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领域。

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经理 张力中
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经理张力中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了3500万只的产能,同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了200万只。在产值方面,今年上半年完成了1.2亿元,同比去年增加了1000万,公司也计划今年突破3.5亿的年产值。
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让群众受益。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万亩苹果基地,果农们正为苹果上市做好管护工作。为确保果实品质与产量,当地投用了智慧管理系统。在科技的助力下,今年,威宁苹果挂果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约28万吨,综合产值超12亿元,带动近10万户果农增收。该系统也在织金竹荪、七星关天麻等20多个特色产业基地落地。


贵州威宁产投生态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迤那苹果基地负责人 汪亚波
贵州威宁产投生态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迤那苹果基地负责人汪亚波说:“安装了‘苹果产业智慧系统’,地里埋着传感器,树上挂着监测仪,数据实时传输到云端,操作人员可通过电脑、手机就能了解灌溉、施肥的时间,通过智慧系统合理控制灌溉及施肥,糖度能稳定在15-18 度,最高可达20度。优果率提升不少,产品不愁销路。”

人力资源开发是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毕节市七星关区的这个非遗工坊,绣娘们正赶制蜡染布包。今年,工坊接到了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1.8万件订单,带动附近超200名搬迁群众就业。

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幸福社区居民 李祝
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幸福社区居民李祝告诉记者,她已经在这里做了快五年,收入现在一个月有三千左右,工资以后会越来越高。
为促进就业,毕节按照“政府主导+非遗传承+市场运作”的思路,在东西部协作的框架下,引入了服装加工、电感线圈组装、动漫手办生产等数十个就业车间,形成“非遗文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载体。在产业的带动下,五年来,毕节城镇新增就业超34.3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48万人,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巧姊妹”非遗工坊负责人 周巧
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巧姊妹”非遗工坊负责人周巧表示,现在工坊就业的人员有14个人,一年营业额可达到七八十万,效益还是不错的,用自己的双手成就自己的美好生活。
从“西南煤海”到新能源产业,从“试验区”到“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毕节正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毕节实践新篇章。


来源 :毕节台 谢文娟 罗大富 王正阳 威宁融媒 文旭 织金融媒 罗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