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州市 > 毕节

山水之间有温度 服务之中见深度丨毕节国庆中秋“双节”文旅市场观察

“呜——呜——”10月2日上午,百里杜鹃管理区彝山花谷景区内,玛依鲁观光小火车载着游客缓缓驶入“螺旋花境”。7岁的王梵熙趴在车窗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掠过的花海:“我最喜欢坐小火车,好像开进了童话里的花园!”身旁的母亲徐娇莉笑着补充:“带孩子来这里玩,体验特别好,不虚此行。”

百里杜鹃管理区彝山花谷景区(李华 摄)

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场景,是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毕节文旅市场的生动缩影。

据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全市重点监测旅游景区接待人次与旅游收入实现双增长。织金洞、百里杜鹃、阿西里西三大核心景区表现抢眼,8天累计接待游客均突破10万人次。途牛旅游网发布的《2025国庆中秋旅游消费盘点》显示,毕节位列境内游热度增长显著目的地第三位。

守护,是节日里最安心的底色

“请在这边扫证入站。”“您乘坐的车次在2楼4号检票口。”假期首日的毕节站内,身穿橙色马甲的铁路工作人员李成欢正在引导旅客进站。今年6月入职的他,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第一个“双节”假期。

“铁路客运员这份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千头万绪,需要眼观六路,紧盯旅客乘车的每个环节。”李成欢说。在车站“大脑”综控中心,他需要有条不紊地处理调度命令、核对每趟列车广播信息,监控列车正晚点信息、票额信息、站台两端安全防护等工作。

毕节站工作人员备战“双节”客流高峰期(郑艳洁 摄)

短短3个月时间,李成欢便有了千滋百味的“收获”——帮助了急需到外地就医的旅客申请特例上车、后补票,是满足感;引导旅客高效购票、乘车,得到一声声赞许和感激,是幸福感。

在七星关区人民公园商圈,特警刘应启和队友们身着战术背心、手持对讲机,沿着步行街逐段巡逻。“节日越热闹,我们越要‘沉’在一线。”这已是他坚守国庆岗位的第8个年头。

毕节市公安局七星关分局特(巡)警大队特战中队24小时备勤应对假期突发情况(严飞 摄)

在交通保障方面,毕节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科技科副科长姜欣介绍:“我们紧盯一早一晚、假期首尾等重点时段以及城区主干道、收费站、服务区、重要景区景点等区域,加派警力巡逻,强化指挥疏导。”同时,交警部门深化与高德、百度地图合作,实时共享交通信息,遇缓行拥堵第一时间推送绕行建议。

毕节交警部门全方位保障假期交通安全畅通(彭博 摄)

市场监管部门同样“不打烊”。七星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东分局的冯萌和晁嘉蔚,每天穿梭在超市、商铺之间,仔细检查食品检疫证明、商品标签等信息。“您好,请出示一下这批猪肉的产品溯源码和相关检疫证明。”在一家超市生鲜区,冯萌向售货员了解相关情况。“每个节假日都是市场监管的‘考期’,我们多一份坚守,群众就多一份安心。”冯萌表示。

七星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东分局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张黎 摄)

这份守护,更体现在未雨绸缪的统筹中。节前,毕节市建立了市、县、景区三级联动指挥体系,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每天派出检查组,对重点景区、公共文化场所开展全覆盖督导检查,累计整改安全隐患26处。在各景区设立的“旅游投诉快速处理点”,确保投诉响应时间不超过30分钟。

融合,让传统节日绽放时代新姿

夜幕降临,碧阳湖上别有一番韵味。来自重庆的游客张昊天带着家人乘坐“水街古船”,船身灯光变换,照出岸上身着苗族服饰的游客、船上的彝族刺绣图案。“碧阳湖的夜不止有湖风,还有民族文化的光影。”他忍不住举起手机记录。

碧阳湖游船项目负责人介绍,今年对夜游项目的优化并非简单的景观亮化,而是文旅场景的深度创新——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夜间体验,让游客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碧阳湖游船项目(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资料图)

“为让夜游体验更饱满,我们把古船班次从每天5班增加到8班,还加派讲解员讲述风景背后的文化故事。”据统计,“双节”期间日均接待游客超200人次,相较平时有所增加,不少游客专程为这场“夜间文化奇旅”调整行程。

在织金县平远古镇,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火热上演。舞蹈《三眼箫》在悠扬的乐器伴奏中登场,国家级非遗表演《绣花腰》以曼妙舞姿展现民族风情。原生态蜡染与民族服饰走秀,将“织金蜡染”等技艺从幕后推向台前。

2025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织金县平远古镇举行(陈远航 摄)

“演员即群众,舞台即生活。”活动负责人介绍,所有节目均由本土歌手、村民和学生表演,节目开场播放精心制作的短片,介绍了表演者身份,同时深入挖掘节目背后的文化内涵,成为一幅展现织金风土人情的立体画卷。

融合的边界在不断拓展。在百里杜鹃方家坪景区,各类户外运动项目热闹非凡。管轨滑车沿山体轨道蜿蜒而下,全地形越野车轰鸣驰骋。“带着孩子体验了一把管轨滑车,速度适中还能看风景,比单纯爬山有意思。”来自贵阳的游客李女士说。

百里杜鹃管理区方家坪景区(李华 摄)

在海拔1660米的百里杜鹃“云阶书屋”,书香扑面,落地式书架线条优雅流畅。游客们在阅读的同时,还能透过明净的玻璃窗,将景区的美景尽收眼底。

夜幕降临时,百里云端·国际康养露营基地的草坪上,帐篷与星空房次第点亮。湖南游客张先生和朋友们打开手机手电筒,随着音乐会旋律轻轻摇摆。

温度,于细微处擦亮城市名片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绝美的风景,更在于它传递给人的温度。这份温度,藏在许多不经意的细节里。

10月1日4点40分,环卫工人丁全飞的闹钟准时响起。她迅速收拾妥当,骑上电动车,在拂晓的微光中穿行20多分钟,于6点前准时抵达德溪公园开始清扫。

“把路扫干净,就是为城市‘撑面子’。”这位有着十一年环卫生涯的“老环卫”笑着说。一段路清扫好,丁全飞回到工具车旁稍作休整。“干我们这行,一天走2万多步是常事。晚上下班回到家,脚又酸又胀,要热水泡一泡才舒服。”丁全飞说,只要看到路面干干净净的,心里就很自豪,累点也值得。

环卫工人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维持城市清爽干净(毛远慧 摄)

在各景区游客中心,“便民服务站”提供免费饮用水、充电宝、应急药品等物资,累计服务游客超8万人次。针对老年游客,景区开通“绿色通道”,安排专人协助购票、入园,累计服务超1.5万人。

在百里杜鹃管理区越秀万豪万枫酒店温泉服务中心,池中泉水热气腾腾,孩童在水中追逐嬉戏,大人们则三五成群围坐池畔。“带着家人来这里泡温泉真是太棒了,这个季节冷暖适宜,正是养生的好时节。”游客叶力说。

百里杜鹃管理区越秀万豪万枫酒店温泉服务中心(李华 摄)

近年来,随着百里杜鹃温泉成功入选贵州省“金汤级”温泉度假地,温泉旅游逐渐成为当地旅游业的新亮点。坐落于彝山花谷景区的花舍锶锂温泉酒店,这个假期特别推出“月下温泉体验”,并与景区合作推出“住宿+温泉+景区”套餐,让游客的体验更加丰富。

夜幕下的七星关城区,碧阳湖的灯火与星光交相辉映,古船划过水面,荡起阵阵涟漪。特警刘应启的日夜巡逻,环卫工人丁全飞的凌晨清扫,铁路新人李成欢的暖心服务,市场监管人员的细致检查,这座城市的温度,就藏在这些平凡的坚守里。

夜幕下的七星关区城区(高琦 摄)

“双节”长假已然落幕,但乌蒙山水的深情厚意,却留在了每一位游客的记忆深处。那些被细心守护的安心、被文化浸润的夜晚、被温暖照亮的旅程,正汇聚成“洞天福地·花海毕节”最动人的底色,在秋日的微风中,诉说着一段关于温度与深度的文旅新故事。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