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州市 > 毕节

毕节:“十四五”期间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7月9日,毕节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期间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毕节是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十四五”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以长江大保护为重点,扎实推进重点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和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重点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率达到100%,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功能区等生态功能逐步增强。

1752110679172

强化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构建全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以产业园区为重点,强化水生态空间管控,开展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评估论证,合理确定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形成准入清单,增强“三线一单”环评审批约束力和项目选址叠图查重服务效能。增强水资源刚性约束和战略储备,将威宁、赫章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将全市部分乡镇纳入国家重点开发区。科学规划建设产业园区,着力发展风、光等新能源,制定节水型企业和园区创建工作计划,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深化水污染防治攻坚,提高水环境质量。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完成乌江、赤水河、牛栏江-横江等重点河流干流和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和整治工作。开展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大排查,推动园区污水废水处理达标排放,持续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全市累计建成城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232座,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8.46%。

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深化乌江、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行动,实施草海典型性水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等。严格重要水源涵养区用途管制,深入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等日常监督检查。开展乌江干流、赤水河及其主要支流水生态调查评价,完成横江(草海)水生生物监测和生物完整性评价。

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全市共划定饮用水源地保护区372个,划定保护区总面积约803平方千米。大力推进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和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环境综合整治,设立警示牌、宣传牌5300余块,设置围网、围墙等隔离防护设施260千米。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基本实现地市级、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监控全覆盖。

构建水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增强水环境质量监管能力。加强县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建设,对辖区内的国省控断面、出境跨界断面按月开展水质监测工作,运用数字技术集成国控、省控、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站监测数据,形成水环境质量监管“一张图”。持续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建设,推行重点检查赋码管理,实现对排污单位精准、科学管理。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