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州市 > 毕节

同心聚力 乌蒙蝶变丨“他们”的名字叫“同心”——全国统一战线与毕节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奋斗的故事

在毕节,“同心”二字,早已镌刻在山川大地、融入各族干部群众的血脉之中。一座座以“同心”为名的地标,不仅是城市乡村的印记,更是全国统一战线与毕节各族干部群众风雨同舟、携手奋进的壮丽史诗。

从海雀村的“苦甲天下”到“林茂粮丰”,从化屋村的“手扒岩”到旅游兴村,从古胜村的石漠荒山到经果飘香……一项项“同心工程”见证了全国统一战线与毕节人民血脉相连的深情厚谊,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助推贫困地区发展的成功典范。

“同心”的核心在于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从倾力脱贫攻坚到助力乡村振兴,再到“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全国统一战线及社会各界源源不断的帮扶,为毕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汇聚起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磅礴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同心同行的脚步更加坚定有力。即日起,毕节市委统战部、毕节日报社、毕节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推出“同心聚力 乌蒙蝶变”系列报道,让我们循着“同心”的足迹,走进这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聆听那些心手相牵的感人故事。

杜鹃绚烂,鹤舞翩跹,溶洞奇绝,高原巍峨……每一个驻足毕节的人,除了被这里绝美的风景吸引,还会被另一个深刻的意象所触动——“同心”。它像一条无形的脉络,早已融入这片土地的纹理。驱车驶入七星关区,“同心 同德 同向 同行”的鲜红大字赫然映入眼帘,仿佛这座城市的无声宣言。踏上同心路,穿过绿意盎然的同心林,在同心大厦的荫凉下小憩片刻,沿着同心步行街漫步,最终抵达开阔的同心城市公园……目光投向广袤的乌蒙乡野,同心新村、同心卫生室、同心水窖星罗棋布,无声诉说着惠泽一方的温情。无处不在的“同心”印记,是毕节人民心中最深的烙印,最朴素的感恩,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数十年如一日倾情浇灌毕节试验区的深情注脚。

同心大厦

“同心”二字,重逾千钧。它意味着心手相连,风雨同舟。自毕节试验区诞生的那一刻起,全国统一战线的目光便从未离开这片土地。一代代统战人心怀赤诚,翻山越岭,走村串寨,叩响农门,聆听疾苦,探寻良策。一批批挂职干部,远离都市繁华,将根深扎乌蒙,甘做毕节人,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鏖战,攻坚克难。正是这份心系一处的守望,催生了一个个闪耀的帮扶品牌,破解了道道发展瓶颈,激发出蓬勃的内生动力。

同心汇聚,是为了凝聚更广泛的人心、共识、智慧与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统一战线始终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同心同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殷切关怀,便是统一战线集结的号令。三十七载春秋,从夯实基础设施到联引重大项目,从助力脱贫攻坚到赋能乡村振兴,再到“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中华职教社、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以及国家各部委、东部十省市及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如同奔涌的力量之河,源源不断注入毕节发展的血脉,在磅礴乌蒙的壮阔画卷上,共同绘就“同心圆”——

赫章县海雀村新貌(李学友 摄)

初夏的赫章县海雀村,万亩林海翻涌着绿色的波涛。站在观景台上,迎面吹来的风仿佛在讲述一个从“苦甲天下”到“林茂粮丰”的蝶变传奇。昔日的瘠土荒山,在中央统战部、台盟中央的接力帮扶下焕发新生:捐资援建的学校书声琅琅,崭新的卫生室守护健康,文化广场提升了生活品质,旅游公路蜿蜒入户……乡村振兴的图景在这里“有里有面”。海雀村,这个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用翻天覆地的变化诉说着“同心”的力量。

村民在西市化屋村进行非遗展示

六冲河畔的黔西市化屋村,苗家儿女身着盛装,用悠扬的歌舞演绎着新生活的喜悦。曾几何时,这里“不通路、不通电,通讯靠吼,交通靠走”,悬崖峭壁上的“手扒岩”是村民通往外界的唯一险途。民建中央对口帮扶黔西后,积极协调,一条崭新的旅游公路,彻底终结了化屋千百年的闭塞。一路通则百业兴,如今的化屋:露营基地浪漫无限,直升机、滑翔伞翱翔天际,古驿道串联历史,沿江步道舒展诗意,苗绣蜡染绽放异彩,“三黄”产业蓬勃发展……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画卷在乌江之滨徐徐展开。

黔西市古胜村枇杷(图源微信公众号“黔西发布”)

五月的风,带来了枇杷的清香。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专家指导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教授王旭收到了一份来自黔西市古胜村的特殊快递——枇杷。“枇杷收到了,个头不小。挺好的!希望你们发展得越来越好!”收到枇杷后,王旭给古胜村党支部书记冯长书发来微信。这份跨越千里的甘甜,承载着古胜村民不尽的感激。

时光回溯到2006年夏,在中央统战部、科技部支持下,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选定石漠化严重的古胜村,作为探索岩溶山区发展新路的试验田。作为当时的顾问组专家,王旭带领团队深入调研,以“喀斯特岩溶山区高效循环农业”破题,探索脱贫增收与生态修复的共赢之道。“高海拔自然恢复、中海拔退耕还林、低海拔种经果林”——这份因地制宜的石漠化修复方案,成为古胜村命运的转折点。如今,古胜村森林覆盖率高达74.44%,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樱桃、枇杷、桃李葱茏,经果林成了致富的“摇钱树”。“果子熟了,第一个念头就想给北京的专家们尝尝鲜。千里寄枇杷,礼轻情意重嘛!更想让专家们看看村里的新模样!”冯长书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乡亲们的心声。

在赫章县金银山街道易地搬迁社区“光彩生活空间”,一位中央统战部的挂职干部正与设计团队查看项目改造进展。突然,一个清脆的童声响起:“姐姐,我认得你!你们带人来我们学校做过筛查!吃过饭没?去我家吃吧!”这突如其来的暖心邀请,让挂职干部心头一热。

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中央统战部汇聚统一战线合力,在此精心打造“同心家园”。从深山到城镇,从“忧居”到“优居”,这个温暖的社区,让搬迁群众真正在“金山银山”上扎下了“幸福根”。

2023年7月,中央统战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帮扶工作开启崭新篇章。“地域”帮扶覆盖各县(市、区),“领域”帮扶聚焦科技、产业、教育、健康、人才五大关键,帮扶模式更精准、更深入、更立体。

无声的数据,是最有力的回响:《方案》实施以来,全国统一战线在毕节实施地域帮扶项目1030个,涉及资金2.9亿元;实施领域帮扶项目322个,涉及资金1.75亿元;帮助联引各类项目295个,投入资金28.82亿元;成功举办“中国光彩事业毕节行”活动,签约项目113个,合同金额达558.66亿元。这一组组跳动的数字,是统一战线倾心支持毕节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同心雕塑

从“试验区”到“示范区”

从“同心工程”到“组团式帮扶”

历史的画卷波澜壮阔

而初心始终如一,如磐石般坚定

“同心”

是毕节城市发展中最温暖的底色

是街头巷尾最生动的日常烟火

它源于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深情厚谊

950多万毕节儿女

始终铭记这份跨越山海的深情

怀揣感恩之心,激昂奋进之志

奋力书写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

新篇章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作者:龙 华 雷 蕾 李 玲 严 飞 图为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资料图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