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建中央用情用心用情用力帮扶黔西市,为当地带来了产业的兴旺、项目的落地、先进的技术,奏响了乡村振兴动人旋律。
盛夏时节的黔西市大关镇丘林村,鸭池河碧水悠悠,绕村而过。从石门牌坊踏入,顺着主道径直往里走去,错落分布的民居顺着道路向远方延展。村头巷尾整齐有序,农家院子清幽雅致,桃园李园繁茂葱郁……
2020年,民建中央将丘林村作为民建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点,全方位、多领域倾情倾心倾力帮扶,在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上给予极大的支持和帮助,量身制定《中国民主建国会参与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黔西县大关镇丘林村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丘林村产业融合发展方案》,确立“绿色产业发展+红色旅游开发”为重点的发展思路,为丘林村发展指明了方向。
丘林村鸟瞰图。毕节市委宣传部供图
“得益于民建中央的帮扶,村里修建了民族文化广场。在重要的节日里,各族儿女载歌载舞,欢聚一堂。”丘林村党总支书记代佳介绍,每年3月至10月,是丘林村的乡村旅游旺季。
除了修建民族文化广场,民建中央及民建各级组织充分发挥会内资源丰富、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主动参与丘林村建设,投入帮扶资金650多万元,重点实施了鸭池小学校园提质改造、乡镇党校干部培训餐厅、乡村民宿、路灯照明、灯光球场、卫生室提质改造、景区绿化等一批项目。
该村民宿经营业主刘勤军说:“现在这里交通方便、设施齐全,游客越来越多。生意好的时候年收入能有20多万元。”村民们开办农家乐、小旅馆,腰包越来越鼓,一幅乡村振兴的画卷在鸭池河畔徐徐铺展开来。
沿着鸭池河顺流而下来到新仁乡化屋村,同样是民建中央的帮扶点。
曾经的化屋村不通水、不通路、不通电,通讯靠吼、交通靠走。民建中央对口帮扶黔西后,协调交通部门修建新仁乡集镇至化屋村的旅游公路,终结了化屋村群众“手扒岩”式的出入局面,当地群众都亲切地称之为“民建路”。
据了解,民建中央先后投入帮扶资金对化屋村的175户民居进行全面改造,实施小水窖、沼气池建设项目,新建花坡场、舞台、码头、酒店、通村油路、沿湖路、通组水泥路等基础设施项目。
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使得化屋的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曾经的“悬崖村”变成“旅游村”,村里的帮扶车间也越来越大,苗绣产品畅销全国各地;黄粑加工厂把传统特色美食做成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就近就业,乡村振兴劲头十足。
“目前,全村已发展农家乐34家、民宿19家,建成同心广场移动小木屋23座,建成投运游船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旅游基础持续完善,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肖阳群说。
2023年,化屋村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200%,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5万元。
走进甘棠镇高粱产业种植基地,红缨子高粱长势喜人。
2019年以来,民建贵州省委依托贵州酱香型白酒行业高速发展的优势,整合会员企业力量,在黔西全力推进红缨子高粱种植产业项目;采取“公司+科研院校+合作社+农户+基地”和“三送一包”(送种子、送技术、送有机肥、包销)推广模式,在黔西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建设高粱加工厂,解决存储、加工、销售问题。
目前,红缨子高粱种植已超过50万亩,利益联结10万余农户,推动产业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民建中央对口帮扶黔西,成效不止于此:协调民营企业资金333万元在黔西市援建15所希望小学;协调捐资349万元援建人畜饮水工程15个、小水窖1528口;帮助引进会员企业在黔西市建设总投资67亿元的“同心商贸城”综合体项目。
同时,民建中央联引西南大学结对帮扶黔西一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与黔西市人民医院开展眼科联盟合作、推动会员企业参与黔西市结对帮村等,实施帮扶项目110个,投入资金771.81万元;通过开展“产业帮扶毕节行”活动、召开“地域+领域”产业帮扶京浙黔企业家毕节行座谈会暨招商推介会,促成签约项目9个,投资金额6.307亿元……
岁月流转,民建中央的帮扶故事还在续写。(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