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6月9日,贵州省毕节试验区经国务院批复正式建立。
2018年,毕节试验区按照“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的要求,努力承担起新的重大使命。5年来,毕节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回望试验区成立的35年,毕节实现了人民生活全面小康,生态环境全面改善,人口从控制数量为主到主动推进人力资源开发的历史跨越。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0年,毕节市7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毕节不断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同步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2年,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9055元、13245元,较2017年分别增加11735元、4772元。高铁、机场从无到有,高速公路县县通,农村硬化公路组组通,基本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电网、通信等设施加速完善。
如今,美丽的毕节画卷正在乌蒙大地上徐徐展开。
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毕节获批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化工基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全省前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0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承载力、品质、经济、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农业现代化蓬勃发展,马铃薯、肉牛、水果、食用菌、中药材、家禽等产业规模全省前列。旅游产业化加速提质,“洞天福地·花海毕节”品牌越来越响亮。五年完成营造林7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如今的毕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加快变为美好现实。
加快推动人力资源开发
2022年,毕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比2017年分别提升5.3、8.55和5.07个百分点;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7.34年提高到7.92年;人才总量从67.96万人增加到105万人;“重大病”“疑难病”实现就地医疗,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4.76岁。如今的毕节,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630项重大改革任务落地生根,21项国家试点取得实效。林业碳票“点绿成金”,“农村儿童发展综合示范区”成效明显,未成年人保障体系覆盖城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成为全国改革试点,商事制度改革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成功打造“贵人服务·毕须办”品牌。如今的毕节,改革活力充分迸发、创新源泉竞相涌流,正在成为投资兴业、干事创业的热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毕节将努力构建以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为总体目标,以打造“两区一典范一基地”为重点任务,以政策、资源、人口“三大优势”为基础支撑,以“市场换产业、资源换投资”为重要路径,以围绕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主攻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为重大抓手,以实施“党建五项行动”为重要保障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毕节篇章。
数据来源:中共毕节市委宣传部
原刊于《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18日 第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