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黔中大地寒意渐浓,但生产车间里,生产线高速有序运转;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火热景象……黔中大地处处充满发展的信心与期盼。
五年,是一个时间刻度,更是一次发展跨越的历程。
“十四五”以来,安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着力构建以“两城三基地”为四梁八柱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两城三基地”建设以来,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8.1%,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新型工业化根基持续夯实。
全链发力 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在贵州西秀经开区,贵州航空产业城翰瑞云谷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正酣。6.5万平方米的园区内,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建设者们各司其职、全力冲刺。
“目前项目整体工程量已完成95%,现正全力推进室内精装修和综合管网铺设,预计11月进行消防验收,12月就能具备投产使用条件。”该项目经理吴飞说道。

翰瑞云谷产业园项目效果图
据了解,作为贵州航空产业城“ 一核两翼三融” 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翰瑞云谷产业园一期项目总投资1.8 亿元,规划用地194.42亩。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强化西秀区在电子元器件制造领域的优势,并有效填补安顺通航电子领域的产业空白,助力贵州航空产业城完善高端制造产业链。
翰瑞云谷产业园一期项目的快速推进正是我市积极构建航空装备产业体系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我市加快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用足用好省级30条专项政策措施,加快建设以“三中心、九园区、三基地”为核心载体的“一核两翼三融”产业体系。系统梳理产业链关键环节,强化项目全周期管理,截至目前,全市航空装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接近90家,产业规模体量持续壮大。
医药及旅游食品产业链延伸和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也在有序推进中。我市抢抓省级将医药及旅游食品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支持我市发展的契机,培育形成以贵州百灵集团、三力制药两家上市企业为龙头企业,以宝林科技和长寿欣新等为重点企业,以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为主、医疗器械为辅的健康医药体系,并成功争取“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领衔组建贵州关岭喀斯特中药民族药野生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中心,邀请著名院士陈卫牵头建设贵州省酸汤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医药及旅游食品产业加快发展。

盘江普定电厂 骆鹏飞 摄
依托能源禀赋,我市统筹谋划千万千瓦级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盘江普定电厂、镇宁江龙风电场等一批重大能源项目已建成并网;火电、风电、光伏、储能等项目建设进程同步加快推进,“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绿色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市航空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6%;全市电力装机总量已突破1200万千瓦。
集群发展 激活开发区增长潜能
开发区是培育产业链、提升工业经济运行效能的核心载体,更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启黔通航低空“飞训营地” 郭黎潇 摄
走进镇宁开发区启黔通航低空“飞训营地”,学员们正在教练员指导下,细致完成试飞前的飞机检查流程。“营地今年5月建成投运,目前主打飞手培训、试验试飞,面向航空爱好者与低空飞行兴趣人群。接下来我们还会新增设备、申请新航线,进一步拓展空中观光等业务。”营地教练员焦照凯介绍道。
不仅是“飞训营地”,不少市场主体已在镇宁布局低空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关联企业已达20余家,经营范围涵盖航空制造、飞行服务、飞行培训等多个领域,集群效应初显。这正是镇宁经开区立足资源禀赋与区位产业基础,重点布局低空经济的生动实践。如今,该区已形成以特色化工、特色轻工为主导,低空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安顺高新区(安顺高新区供图)
放眼全市,各开发区立足自身优势,走出了差异化集群发展之路:安顺高新区构建起“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特色轻工+数字经济(绿色算力)”的“3+N”产业体系,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安顺经开区打造从飞机设计、制造、试飞(试验)、服务保障到零部件配套的完整产业链,全力推进航空产业集群建设;关岭经开区深挖地方特色农特产品潜力,集中优质资源发展生态特色食品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化升级;西秀经开区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持续补齐产业链条,加速形成航空锻造铸造关键零部件、航空材料产业集聚态势。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和省级重点支持市(州)工业主导产业机遇,深入开展开发区主导产业培育提升行动,积极探索适合各开发区发展的新举措,指导各类经济开发区按照“因地制宜、差异竞争、特色发展”的原则,科学选准主导产业和潜力产业,引进一批具有产业引领效应的龙头型项目,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成链发展、关联发展,构建共生互补的产业生态,形成集聚发展格局。
为保障开发区建设稳步推进,我市还立足实际构建“1+N”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涵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土地利用、招商引资、监测评价等关键领域,为开发区发展理清思路、明晰路径。同时,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印发关于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的若干措施,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各开发区在管理运营、人事薪酬改革等方面因地制宜、先行先试,持续释放发展活力。
精心培育 壮大市场主体主力军
走进位于安顺高新区的固达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熟练地操作着设备,各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高效有序地运转。

固达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平坝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凭借强大的技术创新实力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固达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收获了良好口碑与众多荣誉。2024年,该公司成功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成长为“小巨人”企业,不仅让固达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也让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固达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的成长壮大并非个例。为了有效推进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我市严格按照《贵州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暂行)》要求,大力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程。通过各有关部门的强化联动,针对不同层级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需求,我市加强了创新、人才、财税、土地、金融、能耗等要素保障,推动形成了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十四五”以来,我市共有72户企业获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户,省级重点专精特新企业7户。
如果说“专精特新”企业是新型工业化向新向高成长发展的重要力量,那么培育壮大工业企业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支撑。为此,我市印发了《安顺市工业龙头企业培育实施方案(2021-2025年)》及《安顺市工业企业服务大行动工作方案》,聚焦企业需求主动出击、主动服务,深化实施工业企业服务大行动,全力提升服务效能。同时,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临规企业开展全覆盖帮扶,定期开展走访调研,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全力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贵州南山婆食品加工有限公司 李磊 摄
服务效果好不好,数据最有说服力。“十四五”以来,我市共培育上规入统工业企业317户,镇宁自治县特色轻工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3个项目获得地方政府专项债2.17亿元,南山婆生态食品产业园、华尔盛新材料等企业项目共获得省工业类基金支持10.66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培育发展优质企业置于新型工业化的大局中统筹考量,支持优质企业提升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创新能力,增强对产业链的带动力和影响力,逐步健全制造业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十四五”以来,我市积极组织各县(区)筛选潜力企业申报制造业单项冠军,截止目前,红星发展已成功申报为国家制造业第八批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安大航空申报国家制造业第九批单项冠军企业已通过工信部审核。
如今的安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动能更加强劲、前景更加光明。未来,安顺将聚焦主导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构建“3+3+3”现代产业体系,即三大主导产业、三大特色产业和三大未来产业,形成梯次发展、协同推进的产业格局,并围绕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打造低空经济示范区,扎实推动全市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