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普定县玉秀街道兴和村的稻田里,两台无人机在低空作业喷洒农药,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赵敏正带领团队在机耕道上精准调配药剂。
“当前水稻进入抽穗期,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关键。”作为科技特派员,赵敏连续一周蹲守田间,开展50亩水稻统防统治,手把手指导农户识别病虫害、掌握科学配比方法,现场发放覆盖100亩的防治农药及防治资料300余份,让50余户种植户吃下“定心丸”。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普定县各级党组织以学促干、以干践行,通过“一线服务+科技赋能”模式,广大党员干部扎根田间地头,在发展一线解决实际问题,锤炼过硬作风。
“农技员不仅教我们怎么打药,还帮着算成本账,今年每亩至少能多收30公斤!”村民王德发感慨。
当前,全市各地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深化作风建设为有力抓手,一体推进学查改,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主动作为,让群众在作风转变中切实感受新变化、新成效。
“前几天还在为水发愁,没想到政府就把水送到了家门口,这是真正的‘及时雨’啊!”黄果树旅游区黄果树镇王安村水西组村民张大爷激动地说。
王安村水西组季节性缺水问题多年来一直是村民的心病,每逢旱季,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极为不便。黄果树镇将此问题列为重点督办事项,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联系区消防大队,连续三次为村民应急送水,解了燃眉之急,看到清洌的水注入家家户户的水缸,村民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
黄果树镇还积极协调区农牧水中心,争取项目和技术支持,商议供水管网修建方案,新的供水管网修建后将彻底解决该组128户584人的季节性缺水问题,让群众不再为用水而发愁。
作风建设“沉下去”,乡村振兴“实起来”。各级党组织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干事创业,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诉求,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
紫云自治县白石岩乡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协调上级部门和相关水务公司更换维修老旧水管,有效解决辖区5000余名群众的饮水难题。松山街道高效实施产业奖补政策,组织服务队逐村开展政策宣讲和现场指导,深入农户摸排种养殖实情,手把手协助整理申报材料,通过“面对面讲政策、手把手办业务”,确保材料零差错,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政策暖意。截至目前,发放奖补资金38.45万元,惠及130户农户,有效激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热情,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镇宁自治县募役镇沃田村主动探索“支部+大户+散户”“电商+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小黄姜、樱桃两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升级。目前,全村种植小黄姜2100亩、樱桃1300亩、枇杷100亩、早熟蔬菜160多亩,年产值达2342万元,惠及农户700余人。成立“村社合一”合作社,推进生姜储存库和交易市场建设,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主动对接市场需求,引进板蓝根种植公司,在集体林场发展林下经济100余亩,覆盖全村216户脱贫户和13户监测户。
“现在的政府办事效率就是高,拖欠的钱说追回就追回,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也增加了老百姓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信心。”关岭自治县坡贡镇兴姜村党支部书记李兴运说。
农村集体资金、资源、资产“三资”事关农民切身利益,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关岭自治县以学习教育促集中整治、以集中整治践行学习,切实将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推动为群众办理可感可及实事的具体行动。
针对村集体清缴追回资金难的问题,关岭各乡镇(街道)分类施策追缴拖欠村集体的资金,截至目前,今年关岭全县共清缴追回资金191.79万元。
从田间地头到群众心头,从政策落实到服务优化,从产业发展到乡村治理,我市各级党组织以工作实效检验学习成效,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为民之策、利民之举、惠民之效,为乡村振兴的蓬勃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安顺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