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巷陌,藏着悠悠岁月。它宛如城市的脉络,承载着人间烟火。
近年来,安顺深挖城市“老街老巷”背后的文化价值,赋能旅游业态发展,通过引入丰富多彩的文旅、消费新业态,不仅保留了岁月的痕迹,更在时光长河中注入新元素、引入新潮流。一条条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街巷“旧貌焕新颜”,成为游客和市民了解安顺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新选择。
提质改造 老街烟火“聚”起来
炎炎夏日,不少游客选择到安顺避暑旅居,舒适的气候,在特色老街上漫步,成为了不少游客了解安顺的方式之一。
笔者来到位于西秀区的太和街,只见人头攒动。
“这是我第二次来逛这条街,非常喜欢,街道两边都是复古的房屋,吃的东西很多,还有许多文艺小店,可以制作手工DIY,周围还有许多打卡拍照的地方,真是好吃、好玩又好逛。”从贵阳专门来打卡美食的游客牟亚亚逛完了太和街,还顺带打包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破酥包。
太和街长约400米,街道两旁是琳琅满目的店铺,充满了市井气息。而这条街能够吸引游客前来打卡的原因,也正如牟亚亚所说,好吃好玩又好逛。
与太和街紧紧相连的是顾府街,宽敞的道路上人来人往,路两旁商铺、小摊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在顾府街上摆摊卖松糕粑的邹玉蓉身着屯堡服饰,不停地为顾客制作、打包美食。
“我是安顺人,眼看着这两年顾府街变化真是太大了,路灯更亮堂了、路面干净了,游客也变多了,我也跟着来摆摊,卖我们当地的特色美食,现在每天来买的人都挺多,有时候我们三个人围着摊子都忙不过来。”邹玉蓉说
顾府街,这条承载安顺市民记忆与情感的老街,有着数百年历史。明洪武十四年建安顺城后,夏国公顾成在此处开府建衙,故得街名。
笔者了解到,以前顾府街人流量大、临时摊位密集导致垃圾堆积,立面陈旧破损,空中线缆杂乱,街区环境“脏、乱、差”影响居民生活品质与城市形象。
2024年11月7日顾府街提质改造项目逐步开始施工,完成顾府街主干道基础设施改造(含地下管网建设)、文化小广场、重点停车场改造升级、飞线治理、立面改造、灯光灯饰工程等多项改造内容。
改造后,缓解了该路段人车混行、交通拥堵情况,白天为单行道,夜晚则化身集步行街和小吃街为一体的消费场景。同时,改造后在建筑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对太和街、红旗路、民主社区巷道部分陈旧墙面、店招等进行翻新,改善了老街区及背街小巷的“脏乱差”、“老破小”的情况;增加花箱、垃圾箱等设施,环境整洁度显著提升。
改造完成后的顾府街人气爆棚。据悉,2025年春节以来,顾府街日均进出人流量达5.8万人次,其中“五一”期间最高时单日达16万人次,不仅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更在社交媒体频频“出圈”,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探寻,书写着城市更新与发展的精彩篇章。
街“续”文脉 老街“活”起来
“再远一点,尽量多把街道照进来”在儒林路,来自湖南的游客邓玲芳正在录视频,一遍遍记录着喜欢的街道。
“我是来避暑旅居的,古城太热闹了,儒林路的石板路我很喜欢,这里很好逛又很出片。”邓玲芳说。
儒林路是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寓意儒雅之林,这里也是明清时期的“茶马古道”,是湖广通向云南的必经之路。
儒林路与安顺的文脉紧密相连,路通黉学坝,可达安顺文脉的精神高地文庙府;紧挨贯城河上三元、崇文、化鲤三桥,均意含科考及第的吉语。
自2017年启动修缮工程以来,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每一栋房屋都量身定制修缮方案,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和痕迹。
如今,改造后的儒林路不仅保留了老味道,又增添了现代化新元素。在儒林路,古老的石板路蜿蜒向前,两旁的建筑古色古香,雕花门窗、木质廊檐无不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游客在儒林路不仅可以品味老字号美食,还可以到咖啡店、新式茶馆、文创店等游玩,感受独特的文商旅融合氛围。
在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除了儒林路,还有水洞街等一条条老街。同时,安顺古城以贯城河为纽带,形成了“一河,九桥,十八巷”错落有致的布局。老街巷连接着一个个文保建筑和历史建筑,诉说着历史,更以全新的面貌展现街区的活力。
如今,在修旧如旧理念下焕发新生,安顺古城日均客流量突破3万人次。
来到普定县历史文化街区——十字街区,仿佛穿越了时光,可以看到这里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清朝、民国及解放初期等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
据了解,十字街区位于普定老城区,以十字街为主要轴线展开,呈“一横三纵”格局,左边是中大街,右边叫豆腐街,上面是打铁街,对面是曹家街。
2023年底,安顺市人民政府批复通过了《安顺市普定县十字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3-2035年)》,确定对现存街巷根据历史价值、现状功能等划分等级,采取不同的规划对策和保护措施。
一直以来,按照规划,普定县通过对传统空间、院落、建筑的保护与更新,让街区不断迸发出新活力。游客来到十字街,可以看到主街两侧各种传统技艺作坊、店铺与潮流时装等现代化的店铺融合,错落有致,让复古与时尚共融。
如今,安顺的每一条老街不断“活”起来,街“续”文脉,焕发新活力。
业态更新 老街“火起来”
老街巷的焕新,不仅在于硬件设施的提升,更在于业态的更新与丰富。如今的安顺老街巷,传统与现代交织,古老与新潮碰撞,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近年来,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构建年轻化消费矩阵,现有固定商铺达140多家,涵盖餐饮、购物、潮玩等。同时,持续提升购物街区、市井生活、美食小吃、酒吧演绎等业态,引进精品咖啡工坊、汉服体验馆、独立艺术工作室等新型业态,让街区里的老街老巷焕然一新。
除了丰富的业态,多彩的文化活动也让其在多个网络平台频繁出圈。
安顺旅游集团古城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负责人谢玉介绍:“现在古城已常态化开展古城音乐会、花船巡游,并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开展无人机表演、帮帮唱、安顺传统地戏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旧州古镇2008年被列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整体呈现东、西、南、北四条大街。
近年来,旧州镇始终围绕民宿、餐饮、研学等方面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在古镇引进蜡染体验馆、屯雕体验馆、非遗体验馆、花想容旅拍馆等丰富业态,丰富了游客的游玩体验。
在西街,街道两旁,青砖黛瓦的古建筑错落有致,每一块砖石都镌刻着往昔的故事。临街铺面复古又文艺,漫步其间,有小酒馆、旧州小锅茶、美食、工艺坊和非遗体验馆,让游客能在感受悠久历史的同时,有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在西街的旧州非遗研学体验馆里,热闹非凡。
来自湖南的游客楚兰说:“我是来旧州避暑的,今天来体验一下蜡染。古镇这些老街很有韵味,街道两旁业态也很丰富,适合安安静静地闲逛,慢慢赏玩。”
在南街,有一家复古、雅致的民宿,叫“旧州客栈”。该客栈与老街相互映衬,成了美丽的风景线,吸引许多游客打卡拍照。
旧州客栈管家柏四春介绍:“我们旧州客栈的主体建筑有600多年历史,客房数量有10多间,目前入住率在80%左右。”
在平坝区天龙古镇,中街、后街、郑家巷、将军巷、九道坎、驿站巷等数十条古街古巷纵横交错、顺势依行。近年来,通过文旅融合创新,古镇形成了涵盖非遗体验、民宿旅居等多业态的复合型旅游模式,成为避暑旅居热门地。古镇还打造了“屯堡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空间”,让一条条老街重焕光彩。
……
一条条老街巷的华丽蜕变,正展现出城市人文与业态升级同频共振的发展动能。
安顺老街巷的焕新之路,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是对城市发展的探索与创新。在保留城市记忆的同时,通过业态更新和文旅融合,让老街巷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名片,让人们在烟火气中感受安顺的独特魅力。
来源: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