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平台先行。科技创新平台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是集聚创新资源、汇聚创新人才、开展技术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做强高新技术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加速器。
近年来,安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着力在向科技要产能上下功夫,依托粤黔科技协作和校企合作等渠道,全力打造和布局一批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实力持续增强,为实现安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科技力量。2023年以来,共建设31个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科学家工作站),正申报建设贵州省酸汤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贵州省刺梨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政策赋能激发创新活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推进科技创新央地协同,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
近年来,我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结合实际,制定了安顺市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和向科技要产能专项行动方案。方案通过统筹协调推进科技创新平台的分类发展,促进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有机衔接和融合发展。聚焦“两城三基地”的科技创新需求,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大力开展对外科技协作,着力引进外部科技资源,全力提升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能级和质量,组织辖区内企业培育申报省、市级创新平台。
“这是一个硬件研发项目——工业数据采集实训台,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数据采集。”走进位于安顺经开区的贵州南智云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中心,技术人员杨圳鹏一边给记者介绍一边进行技术操作。
贵州南智云谷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部副总经理李阳介绍,这是由省级科技经费支持建设的贵州南智云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中心,主要从事硬件和软件研发,目前硬件研发项目有工业数据采集实训台,软件研发项目有南智云IOT服务平台和南智云工业互联网数字化管理平台,已经在一些企业得到应用推广,助力企业发展。此外,该创新中心也作为粤黔科技协作南智云工业互联网产业技术应用实验室,成为广东工业大学和安顺学院学生的实训基地。
“贵州南智云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中心是省对市科技创新真抓实干激励项目建设的4个科技平台之一。”安顺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正举介绍,通过2024年安顺市科技计划立项项目,我市还建设了贵州省中小型飞机起落架重点实验室、安顺市岩溶地区复杂地层深部钻探重点实验室等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了贵州省高性能绿色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3个科技创新平台。
同时,市科技局还积极协调推动市人民政府与江南大学签订有效期为3年的《战略合作协议》;积极申请2个2024年度贵州省科学家工作站备案,成功申报了贵州国塑科技管业有限责任公司污水处理及新材料研究贵州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工作站、贵州南山婆食品加工有限公司食品发酵与酿造技术贵州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工作站。
在聚焦平台共享上,市科技局紧盯要素保障、资金支持、人才引育等关键,充分整合全市资源,规范管理已建立的各级各类实验室、企业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依托现有平台全力打造我市特色产业“共享技术协同中心”,助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目前,已成立安顺市生态食品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正推动材料类、精细化工类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
东西部协作凝聚创新合力
走进位于西秀工业园区的安顺市乾辰谷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各种仪器设备有序摆放,技术人员正在专心致志地对高新电磁线进行电性能、机械性能、热性能等各项性能检测。
“耐高温柔性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依托公司的技术中心和专业研发团队进行联合技术攻关,对材料选取和配方进行优化改进,特别是三层绝缘线在原有基础上减少了2-3mm的熔损长度,提供了该产品国产替代化方案,为科技自立自强再添动力。”该公司技术副总经理王君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销售高分子聚合纳米涂膜绝缘线、液态喷涂绝缘线、高精密度裸铜线的科技型企业,乾辰谷材十分注重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2023年6月,由广东省科学院李伟浩教授团队领衔的“耐高温柔性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在安顺市乾辰谷材科技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公司采取人才“引进来+走出去”结合的方式,邀请广州院校专家团队不定期到实验室提供技术帮助与指导,也外派技术人员到科研院所接触和学习先进技术,为公司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等工作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也让该公司获得与在粤相关企业的项目合作机会。
通过不断地创新改革,安顺市乾辰谷材科技有限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更是取得国际UL认证,是国内唯一拥有“磁性新材料线材”完整产业链的企业。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我市利用东西部协作机制,通过组建贵州省首个在粤科技协作联络站,为本地企业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拓宽了智力、人才、技术入黔援安渠道。通过组建广东团队+本土团队的科技创新帮扶团,促成速威宇航、远景新材料等9家民营企业,与科研院所、广东高校专家团队签订合作协议,对相关企业开展技术帮扶工作。
同时,通过整合东西部协作资金,培育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2024年,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280万元,用于支持2个广东省科研院所(实验室)与我市企业(单位)联合建设实验室(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东西部协作创新重点实验室”“岭南农业实验室东西部协作创新中心”,并持续支持2023年9家粤黔科技协作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
校企合作深挖创新潜力
今年3月,江南大学与贵州南山婆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协同创新实验室框架协议,共建实验室为“江南大学——贵州南山婆校企协同酸汤酿造与应用创新重点实验室”。
其中,江南大学授权陈卫院士团队代表其参与“校企协同实验室”的实际运作与管理,该实验室设于江南大学协作创新中心及食品学院以及贵州南山婆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南山婆食品研究院,目前已在上述地挂牌并运行。
“我们团队主要研究传统发酵食品以及传统发酵食品里面的微生物,然后把一些有价值的微生物开发成益生菌,贵州酸汤和我们的研究十分相宜。”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认为,贵州酸汤要走向全国,需要有一个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才能更好地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
贵州南山婆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集生态特色食品科技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始终坚持“非遗”传承+科技创新,依托自身核心研发机构——南山婆食品研究院,与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贵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以及国家粮科院、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深度产学研合作关系,在食品科技研发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贵州南山婆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伟军介绍,公司成功申报了2023年度贵州省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重大项目《预制米面主食和特色发酵食品“风味与健康”双导向技术集成与应用》,研发的“西红柿酸汤(酸辣味)”获得2023传统发酵食品创新大赛金奖。累计主持实施贵州省科技厅定向重点项目、省级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重大项目等30余项。拥有核心产品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等60余项,有效推动了酸汤等中华传统美食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数智化、连锁化、国际化发展。
看着一项项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南山婆食品研究院研究员陈兴兴说:“在这里,不仅能得到能力发挥和提升,还能在院校专家的指导下,为科研成果提供新思路、新想法,让科技成果走进市场,助力企业的发展。”
一直以来,我市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联合实验室,开展关键技术协同攻关。今年,争取了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支持企业建设联合实验室,比如安顺市乾辰谷材科技有限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建设“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航空及其配套材料联合实验室”,贵州华尔盛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南京工业大学合作建设“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精细化工联合实验室”等。
在安顺,科技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郭正举表示,市科技局将继续强化基础,统筹推进,让更多科技创新平台“建起来”;提升服务,加强共享,把更多科技创新平台“用起来”;政策引导,优化环境,让更多科技创新平台“壮起来”,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为安顺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来源: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