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是国家最早确定的甲类旅游开放城市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天气气候景观、鬼斧神工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得天独厚的森林康养资源……
近几年来,安顺气象部门大力实施气象赋能行动,秉持“把空气变财气、青山变金山、绿水变富水、林地变宝地”的理念,推动“气象+旅游”融合,在推进气候资源经济价值转化等方面发挥气象优势,不断赋能安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旅游气象监测能力 为全域旅游画卷添彩
安顺,作为大西南黄金避暑带的核心城市,被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温柔环绕,孕育出温和宜人的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舒适期长达8个月,全域犹如一台“天然大空调”,是绝佳的避暑旅游目的地。
如今夏已至,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正畅游在安顺秀美神奇的山、水、林、瀑、洞、峡间,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将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尽收眼底,尽情享受游在安顺独一份的“清凉一夏”。
安顺国家基本气象站
如何抓好气象工作,助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安顺气象部门不断强化旅游气象综合监测能力,为安顺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贡献气象智慧。
“通过强化旅游气象综合监测能力,我们精准摸清安顺气候资源,助力安顺‘凉资源’变为‘热经济’。”市气象局局长徐晓介绍,从该局监测的数据来看,安顺年日照时数在1110至1350小时之间,紫外线辐射低,光照条件适宜;年平均风速仅为1.4至3米/秒,夏季平均风速为2.1米/秒,微风拂面,凉爽舒适。
徐晓说,安顺海拔高度适宜,每年日最高气温高于30度以上日数屈指可数,全域90%以上区域夏季平均气温为21℃,是名副其实的“21℃的城市”。 “分析显示,安顺夏季人体舒适度指数平均适宜日数占比99.9%、度假气候指数平均适宜日数占比79.8%、旅游气候指数平均适宜日数占比83.3%。可以说,整个夏天,安顺的温度都处在舒适的、适宜度假和旅游的范围内。”
市气象局工程师检查自动气象站设备
此外,安顺的夏天湿润怡人,夏季雨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5.1%,“更妙的是,安顺的降雨大部分都在夜间,既不影响白天出行,又洗去了白天的炎热,让安顺夏日气候更加舒适宜人。”徐晓说。
即将建成的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效果图)
“我们不断优化升级地面观测站网、实施雷达补盲建设,强化气象综合监测能力。”市气象局副局长叶帮说,安顺目前已建成6个国家基本气象站和231套常规气象观测站,使气象观测站平均间距从党的十九大以前的6.7公里缩小到现在的6.3公里;同时,在关岭建有X波段雷达1部,在普定建有风廓线雷达1部,正在建设新一代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完善的中高空探测技术,让时时捕捉“变幻风云”轨迹变成现实。
普定县气象局风廓线雷达 □陈婷 摄
提升气象服务能力 助力一流旅游城市建设
安顺不仅气候条件优越,还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全市森林覆盖率超60%,境内遍布100多个瀑布、1200多个溶洞和众多江河峡谷、峰丛石林、森林湖泊、暗河泉水,风景名胜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12%以上,拥有黄果树大瀑布、龙宫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及1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如今,安顺享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中国最佳适宜居住城市、中国最美丽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美好生活城市之“十大秀美之城”等国字号名片。
当前,安顺正以“21℃的城市·360度的人生”城市IP为核心,打造贵阳安顺“山地旅游+集散地+避暑度假”旅游功能区,快速推进一流旅游城市、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黄果树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
“我们持续为景区开展天气实况、风险预报、雷电灾害预警等服务,也加大人影工作力度,保障景区游客安全。”叶帮介绍。
今年以来,安顺先后出现14次降雹天气过程,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中心积极组织全市71个作业站点开展作业,目前已作业481次,减轻冰雹灾害对农业产业造成的影响,也让全市各景区游客有了更加安全的旅游体验。
镇宁扁担山镇人工影响天气防雹作业站开展作业训练
“今年4月至5月冰雹天气频繁,我站已作业6次,用弹114发。”镇宁扁担山镇人工影响天气防雹作业站负责人王志春介绍,站点距黄果树景区约5公里,人影作业可覆盖半径8公里范围内,有效降低了农作物、农业设施和景区景点遭受冰雹袭击的程度。
镇宁双龙山街道人工影响天气防雹作业站周边有大寨村3A级旅游景区、千亩草莓采摘基地、4千余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天印山露营徒步基地、万峰顶网红打卡点等农旅产业。“今年,站点作业6次,用弹150发,有力‘护航’了辖区农旅产业的发展。”双龙山街道武装部长吴三刚说。
全力推进智慧气象建设 不断提升甲类旅游开放城市竞争力
近年来,安顺气象部门接续推进气象数据向气候价值转换,赋能旅游产业发展。
实现“监测精密”的同时,气象部门全力推进智慧气象建设,力求做到“预报精准”“服务精细”。
在市气象局“安旅通”气象预报预警平台上,各项气象数据实时更新、一目了然;打开微信公众号“安顺气象预警”,天气预报、天气实况和雨量分布监测、雷达卫星监测数据,可一手掌握。这为游客制定旅游攻略提供了气象数据参考。
智慧公交站台显示天气、温度、空气质量信息
在4A级旅游景区虹山湖边上,安顺首批6座智慧公交站台对标一流旅游城市建设而建成,可查询周边公交、旅游景点、美食推荐和电子地图等信息,还接入了气象预报预警实时信息,更加方便游客。
虹山湖景区 □潘军翔 摄
“我局不断推进气象科技能力和气象服务现代化,着力提升旅游产业气象支撑能力。”市气象局副局长帅忠兰说,近年来,该局充分挖掘气候资源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助力安顺成功创建“中国·避暑旅游目的地”气候生态品牌,并荣获“气候康养(避暑)典型案例”“避暑旅游优选地”等称号。今年5月,成功争取到2024年气象旅游发展大会举办权和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
建于云峰屯堡景区的气象观测站
叶帮说,为收集到更为丰富的气象数据,市气象局将统筹推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在黄果树、龙宫、天龙屯堡、格凸河等旅游景区,建设2个负氧离子监测站、4个景区小气候监测站、3个生态气候多圈层观测站,建设旅游气象场景化科学服务平台,为景区安全管理、规划游览路线、优质服务游客等提供决策依据,也为后续安顺创建“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等气候品牌夯实基础。
格凸河景区 □潘军翔 摄
据悉,市气象局将持续挖掘、释放气象数据要素价值,高位推动“气象数据X”行动,探索搭建气候生态价值转化桥梁,开发安顺气候旅游资源,推进“气象+旅游”融合发展。不断健全旅游气象业务服务体系,助推气候旅游、气候康养、气候旅居、气候生态农业等产业发展。
同时,将开展定制式、个性化旅游气象服务,打造黄果树“观彩虹”、格凸河“观神光”、坝陵河“观云海”等特色气候景观路线,不断提升旅游气象服务产品精细化水平,擦亮“21℃的城市·360度的人生”城市品牌。
此外,将深挖黄果树世界级旅游景区、安顺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大明屯堡旅游度假区三大核心吸引物、四个“特色旅游区”、五个“深度体验旅游带”的气候生态资源,不断提升甲类旅游开放城市竞争力。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