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州市 > 安顺

从“巷往” 到“向往” ——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出圈”小记

2月27日,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依然人潮涌动,街头巷尾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氛围。

这热闹的场景源于今年春节期间,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开展了主题灯会、庙会、音乐会及安顺记忆展等系列活动,尽显“古城风、现代味、人间色、烟火气”。

春节假期安顺古城日均游客接待量十几万人次,“出圈”成为安顺文旅网红打卡新地标。

人气旺、消费火、年味浓,成为游客到访安顺古城的最大感受。

步入安顺古城,沿儒林路的石板街,过三元桥,在道路旁花墙处转身,就到了簧学坝路。在簧学坝路路口遇到了正在拍照留影的游客罗女士。她说,“我们从成都来,这次安顺给我的印象很好,安顺古城非常漂亮,小吃特别巴适。”

“看到古城人来人往的盛况,心中无限感慨。”春节期间,“贵州省阅读推广大使”、安顺“双阅读”活动发起人姚晓英坐在簧学坝路上的“一个人的安顺”书吧里,迎送了一波又一波前来打卡的读者、市民和游客。她回忆起,从2011年8月站在儒林路路口,和众人商谈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事宜,到2024年2月8日正式开街,历经了13年的时间。“如今安顺古城迎来了上百万人次游客的‘出圈’数据,为安顺的进步“点赞”。

短短400米的簧学坝路,连接着儒林路和安顺府文庙,建筑院落高低错落,街巷顺势上行、悠然蜿蜒。而“巷往”的打造,呈现了安顺古城一隅的诗性空间,纷至沓来的市民和游客到此,邂逅属于安顺的“转角之美”。

从街头的咖啡馆到巷尾的“瞌睡来”相声馆,在“巷往”,街巷两旁古朴的建筑与安顺特色文创元素交织融合,蜡染、木雕、屯银、苗绣、非遗手工编制、苔藓微景观都有了展示的平台。老巷听书、电影院、文字供销社、屯堡民俗文化展览馆等文化空间一应俱全。人们或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巷中,或驻足欣赏文化空间的精彩,或品味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魅力。快门声、欢笑声、掌声此起彼伏,在这里,人们找到了那份向往的生活,也邂逅了古城独特的文化魅力。

春节期间,安顺市民沈女士数十次往来于簧学坝路,流连在“巷往”间,在一间间文创店中见证簧学坝路的“新生时刻”。她告诉记者,“‘故事里’老物件馆就像上世纪60到80年代的时光穿梭机,触摸饱含岁月痕迹的老物件,会有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看着‘河里的石头滚上坡’屯堡民俗文化展览馆中纪实的屯堡活动照片,脑海中就会浮现非遗地戏的场景,也会向往那些未曾亲自体验过的活动景象,是非常有趣的文化体验。”

在簧学坝路16号的书亦蜡染,蜡染灯笼、浅蓝蜡染布,给予了老屋新的风貌。“我们结合既往的布展陈列经验,在空间设计上,大面积使用了比传统蜡染更浅一些的蓝色色调,呈现在更为舒朗开阔的空间,这样视觉效果更具吸引力。”书亦蜡染主理人、“95后”蜡染非遗传承人张娟娟如是说。

从事蜡染行业的第7年,张娟娟做过很多传统和创新的蜡染文创。而今,可循环使用的环保书衣,与首饰相结合的蜡染饰品等受到“90后”“00后”等年轻消费群体的欢迎,书亦蜡染也成为春节期间“巷往”的销冠王。张娟娟介绍,“春节期间,每天进店客流量很大,本地和外来的消费者都很多。蜡染发饰、蜡染书衣、扎染袜子、蜡染围巾、龙年蜡版画销量都非常好,产品都是脱销状态,我们每天都在赶工。”

在张娟娟看来,安顺古城这样的城市窗口既能宣传贵州的蜡染文化,同时也能进一步了解市场需求,有助于对产品设计开发和消费者之间的“双向奔赴”。

据“巷往”策划人陈可介绍,“安顺古城很早以前就有业态萌芽的土壤,我们通过对黉学坝路魅力的深度挖掘,策划了‘巷往’,意为向往美好、向往新的生活,不断衍生了周边的21家文创店面,从业态生长到文创融合,从观光引流到业态繁荣和购买力的增加,让老安顺人有了自己的回忆,外地游客有了对这座城市的眷恋和心生的向往。”

“巷往”的打造,不仅为安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游客和市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诗意和魅力的文化空间。“巷往”的古城,春节新面貌只是一个起点。未来,安顺古城将进一步精细化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互动娱乐、创意市集于一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交融的潮流历史文化街区,让游客市民零距离、沉浸式体验安顺特色文化民俗,为更多人带来美好的文化体验和生活向往。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