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电到火电,再到风电光伏发电……经历多年的发展奋斗,安顺市现代能源高歌猛进,从单一迈向多元,成就高光时刻,成为新型工业主战场的“绿色风景”。
以绿色为引领,安顺市水电、火电、风电、光伏发电等齐头并进,生产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能源供给结构持续优化,绿色新动能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多能互补的能源发展格局。
“水火互济”奏响发展乐章
地处黔中腹地的安顺,煤炭蕴藏量大,水能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工程的主要电源点之一。
关岭自治县北盘江畔,立于狭窄河谷中的马马崖水电站蔚为壮观。
马马崖水电站2009年落地建设,2012年投入使用。作为“西电东送”重点电源项目,马马崖水电站总装机55.8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
优化水电发展,火电转型升级。1996年4月18日开工建设的安顺发电厂,已成为“西电东送”的前沿阵地。投产以来,安顺发电厂从未停止技术改造的步伐,通过技术革新等方式,降低煤耗,推进节能改造。2018年1月、9月,改造后的3、4号机组分别一次启动成功。
“水火互济”,迈出现代能源发展新步伐。随着能源转型升级,安顺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快马加鞭,追赶跨越,奏响现代能源发展乐章。
新能源装机比重位居全省前列
站在关岭自治县永宁镇永宁风电场,绵延的山脊上伫立着24台超大风轮,持续不断地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形成一道壮丽景观。
紧跟风力发电步伐,2017年,关岭自治县第一个光伏发电项目落户新铺镇江西坪村,拉开安顺市光伏发电发展大幕。随后,安顺市一个个光伏发电项目遍地开花。
2022年12月17日,紫云自治县火花镇农业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作为中核汇能在紫云自治县投资建设的第3个光伏项目,火花镇农业光伏项目装机容量200兆瓦,占地面积约5450亩,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的系统设计方案,共设64个光伏阵列。建成投运后,平均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2.5亿度。
“风光”蝶变,能源焕新。安顺市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围绕光伏资源较好的关岭、镇宁、紫云等地,建成一批集中式农林光伏发电站,并配备储能项目,电源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完善,初步形成了“水火互济、风光互补、多元发展”的新型电力产业体系。
2022年,安顺市电力装机规模达587.1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126万千瓦;水电装机172万千瓦;风电装机17.8万千瓦;光伏装机256.3万千瓦;垃圾发电及其他项目装机增长14.8万千瓦。新能源装机比重达46.7%,新能源装机比重位列全省前列。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锚定“双碳”目标,安顺市紧盯现代能源项目,加强以风电、光伏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产业集群式发展,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培育千亿级现代能源产业。
2022年,安顺市出台《关于创新新能源项目股份合作开发的指导意见》,撬动社会资金投入,推动产业项目快做、快成、快见效,助力现代能源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
以绿色为底色,盘江普定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开足马力,加速建设进度。该项目总投资约52亿元,去年12月12日开工建设,选用的高参数、高效率、高节水和超超临界、超低能耗、超低排放机组,是国内首台套以燃烧无烟煤为主的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约66亿千瓦时,机组年利用小时数超5000小时,可实现年产值约25亿元、利税约2.7亿元。
该项目围绕煤电一体化做文章,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利用每年产生的约108万吨粉煤灰、8万吨渣、71万吨脱硫石膏等固体废弃物,带动建筑、建材等相关产业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每年可提供约150万吨蒸汽,提升产业转移承载能力,助推工业发展。
安顺市现代能源蓬勃发展,火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垃圾发电、煤矿瓦斯发电、水泥厂余热发电等共同发力,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