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2015年11月10日19:22:53 星期二

手机黔讯官方微信

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城市 > 安顺

着力写好“三篇文章” 描绘乡村幸福前景——安顺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观察

日前召开的安顺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新局面”。这为2023年安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方向。

春日好时节,在瀑乡大地,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奋斗号角依旧嘹亮,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描绘着乡村的幸福新图景。

  做好“衔接”文章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初春的绿色紫云腹地,乍暖还寒,一个个易地扶贫搬迁点的乡村振兴微企业车间里,却是一番热闹景象。

记者走进云岭街道城东社区清大苗方民族制药(贵州)有限公司包装车间,30余名工人正在有序忙碌。

“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正在忙碌的包装工伍二妹,一家四口于2019年搬迁到城东社区安置点。刚搬到城里,她在紫云县城找了几份临时的销售员工作,都不固定,收入也不稳定。

稳定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途径。为破解搬迁群众的就业困境,城东社区通过摸清意愿、加强培训、健全台账,引导群众外出务工就业、引进企业增岗就业、田园务工拓展就业、“公益十岗”托底就业、扶持创业自主就业,推进外出务工族、在家创业族、就近就业族、政策兜底族“四族”齐头并进,帮助搬迁群众实现稳岗就业增收。

截至目前,云岭街道城东社区已有2000余名劳动力通过组织外出务工就业,150余人在社区内4家就业帮扶车间稳定就业。

在镇宁自治县良田镇马口洞村,脱贫户罗吉志突患重病,养家重担全靠妻子一个人扛。昂贵的医疗费及妻子微薄的收入给罗吉志带来返贫的风险,让他家成为防返贫重点监测对象。

“村委优先安排罗吉志妻子的工作,在村里提供公益岗位。”马口洞村村支书杨虎介绍,为防止返贫致贫,马口洞村将罗吉志家纳入重点监测对象,并在就业上提供帮助。

面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我市在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上持续用力,因人因户施策,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

  做好“特色产业”文章 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蜂糖李”产业是镇宁自治县的特色产业。在六马镇致富村,驻村书记骆鹏飞和村支书卢丹从一开春就开始忙碌起来,四处寻找客商。

“找到好的客商,李子卖上好价钱,农民的收入自然就会提高。”骆鹏飞说,借鉴往年的经验,提前找好统一收购李子的客商,能稳住市场价格,可有效防止村民“贱卖”李子。

依托良好的低热河谷气候和稳定的市场,致富村目前已发展李子种植规模4800亩,此外还发展芒果1800亩,早熟蔬菜600亩……一个个特色产业,为致富村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

2月23日,走进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黑水虻养殖基地,几名工人正在忙着把放好虫卵的托盘放到培育架上。

“黑水虻是一种昆虫,能消化餐厨垃圾、秸秆等,改变以往的垃圾处理方式。”平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肖正强介绍,黑水虻是平元村近来引进的新兴产业,能够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利用。

“黑水虻本身也是极好的饲料,可以养鱼、养猪。”肖正强补充道,黑水虻产生的粪便也是优良的有机肥,可以解决花椒种植基地所需的肥料,节省种植成本。

“循环农业”是平元村产业发展的特色模式。如今,除了黑水虻养殖,平元村还种植蔬菜600余亩,引进企业发展苗圃种植200亩、种植大红袍花椒500亩。修建养猪场,与企业合作,流转土地1400亩种植绿色大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元村产业发展走出了新路子,村民们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近年来,我市通过围绕“依托一产、壮大二产、催生三产,一二三产融合联动,做大经济总量,推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全力做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文章,山地特色产业在安顺山区泉涌发展,蔬菜、食用菌、辣椒、茶、水果、中药材、牛羊、生猪、生态家禽等11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取得显著成效。

新的一年,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突出市场导向,做好本土产业谋划,突出市场主体,打造特色产业品牌,突出市场价值,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真正将特色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成为我市推进产业振兴的重要新举措。

  做好“宜居乡村”文章 和美乡村新图景渐显

“河呈画卷万户春,翠拥青山千古秀。”村委门口的一副对联,如今成为翠河村宜人宜居环境的真实写照。

“你看我们的村子,越来越像一个水上公园了。”村支书杨天忠走在翠河中央休闲岛的鹅卵石路上,边走边向记者介绍,只见两边绿柳簇拥、河水潺潺。

翠河村位于紫云自治县板当镇,因河而得名,翠河的河水滚滚,从村头一直延伸到村尾,沿河而建的一条乡道连通整个翠河村13个自然村寨。

去年来,翠河村抢抓安顺打造宜居乡村的契机,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全面推进农村治脏、治乱、治违行动,美化村居环境,并依托特色民族文化及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环境,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走出一条“绿色生态+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之路。

如今的翠河,水变清了,山变绿了,景变美了,游人变多了,乡村旅游经济也旺了起来。

“我开农家乐十多年了,之前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前来游玩的客人较少;如今,翠河通过改造后,环境变好了,人气越来越旺。”在岸边开设农家乐的翁贡寨村民韦明刚介绍,依靠翠河美丽的山水环境和宜人气候,农家乐的生意越来越好。

初春时节,记者跟着普定县马官镇退休老干部吴宏来到天兴村。

进村,吴宏就愣住了,他发现村子变了,变得已几乎认不出是他之前来过的村庄了。

村里有了柏油路,直接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村庄环境好了,“颜值”也高了。

据村支书侯中介绍,去年来,天兴村以推进市级特色田园·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为抓手,开展通村道路、污水收集管网、文化墙等项目建设,切实为老百姓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今年,我们将申请项目资金对村前的后寨河进行河道治理,在沿河两侧栽植柳树,并修建休闲栈道,进一步提升美丽、宜居的村居环境。”侯中说道。

近年来,安顺市按照制定的“四清两改四严禁”标准,率先在全省启动了宜居乡村创建工作,经过上下共同努力,乡村风貌管控进一步加强,违法违章等建筑逐步拆除,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农户前庭后院进一步靓化,屋内更加整洁有序,群众生活习惯逐渐转变,河湖道路等公共区域更加干净整洁,形成“一村美”到“村村美”的靓丽新画卷。

接下来,我市将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完备度、人居环境舒适度、乡村治理精细度,努力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来源:安顺日报

【黔讯网版权及免责申明】 来源:安顺日报    责任编辑: 三石天下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