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贵州经济社会大踏步前进、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十年,也是安顺各族干部群众追赶跨越、感恩奋进的十年。
十年非凡历程,安顺经济社会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全市8.21万人搬出大山、54.5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56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50.23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1078.91亿元,总量增长3倍多,历史性突破千亿元大关。农村居民收入增长2.6倍、达到12990元,城镇居民收入增长2倍、达到37028元,城镇累计新增就业61.7万人。
十年来,安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推动安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发生了历史性、根本性、全局性变化。
十年来,安顺踔厉奋发,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不断淬炼政治品格、擦亮政治底色,努力描绘好新时代安顺改革发展新画卷,为贵州“黄金十年”作出了安顺贡献。
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打牢政治根基。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抵制一切腐朽和落后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今年暑期,安顺经开区幺铺镇阿歪寨村乡村旅游持续火爆。发展旅游让村民人均纯收入从不足3000元增加至21200元,曾经的贫困村,如今不仅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子”,还入选了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推荐名单,村民也过上了幸福美好新生活。
窥斑见豹。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对标“两不愁”和“3+1”保障,尽锐出战、务求精准,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书写了山乡巨变的人间奇迹,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实现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千年之变”。
——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所有贫困群众实现“两不愁”真不愁、“三保障”有保障。
——大幅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收入水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底的8120元增长到2021年的12990元,脱贫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一无道路,二无产业、人人过着苦日子”的贫困地区,如今“条条新路盘山绕、通组到户宽又畅,产业基地务工忙,户户住上安稳房,人人过上好日子”。
——不断努力奋斗与追求,团结带领300万人民,善作善成,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实现全面小康一跃千年的梦想,交上一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合格答卷。
脱贫攻坚不仅收获了物质上的丰硕成果,也取得了精神上的宝贵财富,经过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的锤炼,安顺广大干部群众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上取得更大成绩,更有底气更有能力,更加充满信心。
如今,行走在安顺乡野,大地变了模样,山村焕发生机。完成脱贫任务后,安顺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努力打造乡村振兴“安顺样板”。
过去一年,安顺对标对表制定出台政策文件53个,其中调整优化政策文件24个。在全省率先出台“1+6”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涉及财政资金、资产管理、产业发展、小额信贷、就业帮扶、兜底保障、危房改造、医疗保障等诸多政策措施。
今年年初,新国发2号文件赋予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的战略定位,为安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精准有力支持。
今天的安顺,脱贫地区整体面貌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脱贫群众增收可持续、就业有保障,日子越过越红火。全市上下正踔厉奋发,勇毅笃行,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大踏步向前。
过去,安顺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经过十年跨越,安顺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千亿元大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回望历程,安顺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破解了发展中的一个个难题,打赢了发展中的一场场硬仗,交出了一张张靓丽的“成绩单”。
十年来,安顺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十大重点工业产业加快发展,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特色轻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按照“依托一产、壮大二产、催生三产,一二三产融合联动,做大经济总量,推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思路,11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形成“一县一业”新格局;抢抓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市州机遇,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探索形成了“一分三向”“1+N”镇村联动等模式。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6%,比2012年提升19.5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012年的38.6平方公里拓展到2021年的105平方公里,扩大了2.7倍;疫情发生前旅游业持续“井喷”、位居全省前列,目前恢复态势明显,“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康养福地·瀑乡安顺”品牌进一步唱响。
十年来,安顺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全市公路密度、高速公路密度分别位居全省第一和第二,沪昆高铁、安六高铁建成通车,黄果树机场开通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多条航线,实现市里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供水水源,5G网络县县通、3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有线电视和网络光纤全覆盖,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巨大变化。今天的安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十年来,安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与发展齐头并进、相得益彰。绿色经济占比达45.5%,累计完成营造林265.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61.2平方公里,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1159.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2021年达到60%,比2012年提高19.5个百分点,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和第二批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全面完成,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厕所革命先进市。今天的安顺,开窗见绿、推门见景,绿色发展的理念更加牢固,绿色发展的动能更加充沛,绿色发展的活力更加彰显。
安顺历来是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顺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关键一招,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领域改革,20多项国家改革试点示范在安顺落地,创造了一批在全国全省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经验典型。“塘约经验”“兵支书”等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田长制”“一村一公司”“两转一包”等一批经验典型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点赞。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成各级各类开发区5个,安顺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列入全省“1+8”开放创新平台。与青岛、广州等东部地区交流合作不断深化,45家500强企业落户安顺。今天的安顺,改革开放向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焕发出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指出,希望贵州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今天的安顺,向着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成为黔中大地最强劲的旋律脉搏。
狠抓新型工业化,在统筹发展百亿级工业产业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装备制造、特色轻工、新能源三大首位产业,推动园区集聚发展,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狠抓新型城镇化,积极融入“强省会”行动,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实施城市更新,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奋力实现城镇大提升;狠抓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产业“高端化、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数智化、融合化、全球化”发展;狠抓旅游产业化,实施市场主体培育、业态升级、服务质量提升、盘活闲置低效项目攻坚“四大行动”,唱响康养旅游品牌,推进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
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安顺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基础扎实,动能强劲,潜能十足。
今年年初,贵州黄果树中央厨房有限公司生产的60000盒“黄果树三碗粉”经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和澳方的严格品控、检验,符合所有的相关标准之后,成功出口澳大利亚,这也标志着贵州首批享受RCEP协议零关税减让的生态特色食品走出国门。
位于夏云工业园区的贵州思特技术有限公司,一季度出口额达1200多万元人民币,产品大受欢迎,出口到德国、美国、以色列等国家。
新国发2号文件赋予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战略定位,从“试验区”到“新高地”,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更高。乘着新国发2号文件的春风,安顺将继续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为抓手,更加主动地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潮,进一步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坚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构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开放新格局,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蓬勃活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蒸蒸日上。
十年奋斗,十年辉煌。在新征程上,安顺将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市委“1558”发展思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奋力建设幸福美好新安顺。
来源:掌上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