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首个直流“建筑充电宝”成功运行
为我国低碳园区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
11月24日,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电力科创园近零碳示范区光储直柔示范工程成功并网投运,标志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光储直柔’的低碳园区多能协同与碳管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重大突破。这是我省首个投入运行的直流“建筑充电宝”,为我国低碳园区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
“光储直柔是集成光伏发电、储能系统、直流配电和柔性用电四大模块的新型建筑能源技术体系,核心是将建筑从‘能源消耗者’转变为‘产储调碳汇者’。”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专职委员谈竹奎介绍,该技术通过直流方式整合分布式能源与用电设备,形成自洽闭环电力网络,实现建筑能源自给自足与高效利用。
在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电力科创园,屋顶、停车棚铺设的光伏组件与透光薄膜光伏围栏,在不影响采光和防护功能的前提下持续捕获太阳能。不同于传统交流供电模式,这些光伏设备发出的直流电无需多次转换,可直接为直流空调、照明系统等负载供电,剩余电能则自动储存至储能系统,夜间再反向为建筑供电,实现了“自发自用、余电存储”的良性循环。
“直流直供模式减少了2次交直流转换环节,系统效率从85%提升至95%以上,用电能效提高了10%以上。”谈竹奎介绍,该项目创新构建了750伏、375伏、48伏三级直流配电系统,分别适配充电桩、空调等大功率设备与照明、办公等小功率负载,其中48伏电压等级兼具安全与实用特性。此外,通过分布式光伏开发与直流供电系统建设,园区建筑运行碳排放直接降低16%,每年可节约用电16.15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57吨,相当于植树8000棵。
值得一提的是,电力科创园区搭建的智慧碳管控平台还实现了能耗与碳排数据的实时监测、追踪,通过上百个传感器对各区域用能进行精准调控,照明亮度、空调温度等可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节,助力示范区降碳45%以上。同时,双向充电桩的投用实现新能源汽车柔性充放电,不仅能为车辆充电,还可将车载余电反馈电网,降低峰时负荷60千瓦,形成“车-楼-网”良性互动。
业内人士介绍,该项目推动了“光储直柔”技术产业化进程,相关成果已纳入中电联《电力服务零碳园区建设研究报告》,所形成的低碳园区建设路径与模式,为我国建筑领域能源转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在“电动贵州”战略背景下,这一直流“建筑充电宝”的成功运行,将为贵州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记者 张秀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