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经

贵州“社银一体化”:缩小“数字鸿沟” 缩短“服务距离”

记者从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获悉,截至2025年9月末,全省建成“社银一体化”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2800余个,初步实现群众足不出村即可获得社保服务;省内群众通过银行渠道办理社保业务1327.45万笔、金额355.73亿元。

近年来,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结合区域特点,指导省内金融机构打造“金融+社保”服务新模式,聚焦数据赋能、服务触达、深化传导等,积极应对社保服务领域“数字鸿沟”与“服务距离”双重挑战,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社保服务需求,不断提升民生领域金融服务质效。

做好“社保卡开卡、数据赋能、先行试点”三项服务保障,夯实为民服务基础。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指导金融机构遵循“自然过渡、发用并重”原则,及时采购制卡设备,加强人员培训,确保群众能在银行网点完成“信息查询-要素同步-即时制卡-功能激活”等步骤。

“银行工作人员携带移动展业设备,为偏远地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协助办理社保卡开立、激活、换卡、注销等服务,真正把民生需求放在心上,把金融服务落实在行动上。”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相关处室负责人说。

指导金融机构推动“金融+科技”融合,在与人社部门合作发行社保卡的基础上,集中开发建设全省统一“社银一体化”服务平台。按照“应放全放、能放尽放”原则,统一构建“查社保、办社保、缴社保、做认证、问政策”五大业务板块,实现参保登记、个人信息查询打印、待遇资格认证等首批57项社保业务“一站式”受理,将社保业务无缝融入银行业务体系,让“银行柜台”成为“社保前台”。目前,“社银一体化业务”已拓展至80项,群众服务可得性大幅提升。

为打造社银模式服务样板,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首选革命老区遵义市作为“社银一体化”首批试点地区,指导人民银行遵义市分行进一步强化社银、政银合作,最大化利用多方人员、场地、网络、设备优势,以“身份证+人脸识别”登录方式为安全保障前提,将高频低险社保服务集成至银行端口,形成“社保经办下沉、群众办事便捷、银行业务拓展”的“三方共赢”社保服务新局面。

自2022年试点启动以来,遵义市范围内合作银行由3家增长至9家,社银服务点累计建成2155个,覆盖全市15个县域、254个乡镇。

通过优化“银行网点、助农取款、电子地图”三个服务渠道,构建城乡一体化服务网络。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指导金融机构参照社保服务标准,统筹考虑支行网点所属社区群众实际需求,选择硬件条件好、人员素质高、服务延伸广的银行网点打造“贵州社银一体化服务点”,并在网点醒目处悬挂标示牌。同步开展专业培训,在“晨夕会”培训中加入社保服务指南,由银行经理转型社保专员。

指导“农”字头金融机构推进金融资源下沉。在原有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基础上,通过标准店面建设、升级智能机具、选用热心站长实现综合服务提档升级,无缝承接社保服务向基层延伸,真正激活社保服务“末梢神经”。

“同时,鼓励银行机构组建流动服务团队,深入偏远村寨开展集中服务、宣传,解决服务距离远、政策触达低等问题。”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相关处室负责人说。

为提升“社银”服务精度,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鼓励金融机构与人社部门共享网点、服务点地址信息,嵌入“贵州人社”微信小程序“社保地图”模块,与已有社保服务政务窗口联动,基本实现全省社保服务渠道一图统揽。群众可通过地址定位或搜索关键词查看附近“社银一体化”服务点,也可通过设置行政区域、网点类型、网点名称等筛选条件进行搜索,有效解决办事“多跑路”“跑远路”等问题。

深化“社保缴费、补助发放、便民生活”三类场景建设,推动服务场景多元融合。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指导金融机构不断丰富社保医保缴费渠道,基本形成以银行网点为基础、移动金融App为延伸、助农取款服务点为兜底的缴费场景。同时,鼓励金融机构深入社区、乡村、企业开展宣传,围绕社保惠民政策向群众解读,提升社保政策普及率和覆盖率。

指导金融机构按照“畅渠道、优服务”工作思路,聚焦惠民惠农补贴、养老金、高龄补贴等各项待遇补助发放环节,积极接入地方财政平台,建立社保一卡通统发机制,由社保卡承接各类专项补贴,保障资金直达群众账户。

指导金融机构不断拓展“社保卡+金融+生活”服务场景,在交通、文旅、消费等惠民场景丰富社保卡应用,推动社保卡乘公交、进景点、满减打折,实现“一卡通用、一卡多用”。如,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与遵义会议纪念馆合作,实现群众持中国银行社保卡即可身份验证、门票购买等操作,有效解决老年人不熟悉线上预约的困难,赋能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申川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