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贵州省第一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成立之初,西南粤丰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就被纳入绿色税费政策重点辅导名单。兴义市税务局依托企业环保税申报数据,对废气排放量、废水污染物浓度等关键指标进行细致分析,精准指出废气处理效率提升、废水循环利用优化等改进方向,并同步解读污染防治设施投入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西南粤丰环保电力有限公司积极响应辅导建议,加大环保投入力度,配置国际领先的烟气净化系统和渗滤液处理系统,引入先进生产设备与工艺。
一系列升级后,企业环保能耗较原有水平下降1%-2%,废气、废水排放量显著降低;同时通过余热锅炉回收焚烧热量转化电能,实现热能高效利用,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率达98%,年处理量达40至43万吨,年发电量约1.4亿度。
“税务部门用数据帮我们找准了减排增效的突破口!”粤丰环保电力有限公司负责人欧子健说,设备升级和工艺优化后,不仅环保税负担明显减轻,今年上半年已累计享受环保税减免40余万元,还因能耗下降叠加享受了更多所得税优惠。实打实的税惠红利缓解了资金压力,让我们更有底气推进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置。
为充分释放绿色税制的生态保护效能,兴义市税务局主动将服务端口前移,依托环保税申报数据建立企业污染治理动态档案,为绿色企业定制“环保税优化+优惠政策落实”个性化服务方案;通过“面对面”政策宣讲、实操流程演示等方式,常态化推送“绿色税收政策清单”,引导企业根据数据反馈精准改进生产工艺,确保税惠红利精准“滴灌”环保领域,助力企业在减税降负与节能减排的良性循环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税务部门积极落实“绿色税制”政策导向,通过税收杠杆激励企业节能减排、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家年产能超百万吨的现代化水泥厂,贵州独山上峰水泥有限公司曾长期面临废气、粉尘排放压力。2023年,独山县税务局“服务专员”在走访中发现这一问题后,主动对接企业开展“环保税专项辅导”,通过“数据比对+政策解读”帮助企业算清“环保账”:若将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降至国家标准50%以下,可享受环保税减半征收优惠;若进一步降至30%以下,更可享受减按75%征收的政策红利。
“税务部门用折线图直观展示了减排与减税的关系,让我们意识到环保投入不仅是成本,更是可持续发展的‘杠杆’。”企业负责人俞锋表示。在政策激励下,独山上峰投入1200万元升级废气处理系统,安装高效脱硫脱硝设备和粉尘收集装置。改造后,企业污染物排放浓度较基准值下降62%,生产工艺优化使吨熟料能耗降低8%,全年节约标煤1.2万吨,同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万吨。
在毕节市,一家名为碧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着新兴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行业,采用一种名为“预处理+湿式厌氧发酵”技术,将餐厨垃圾转化为生物油脂、沼气等产品。2018年运营至今,累计处理餐厨垃圾18余万吨,每年能转化生物油脂、沼气等产品2000余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毕节市税务部门及时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带着定制化政策“礼包”上门服务,实地了解环保企业经营状况、技术改造和升级状况,梳理企业涉税诉求问题清单,根据“精准画像+申报分析”与征纳互动在线答疑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政策辅导、远程办税、风险提醒等全方位支持,帮助企业扫除涉税盲区,让企业感受到绿色发展、合规经营带来的“实惠”。
“在税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不仅建立了完善的税务合规内控管理体系,还在前端强化涉税风险防控,积极‘防未病’,今年以来,已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133.9万元,企业将用好这笔税惠资金,探索建立更绿色、可循环、低能耗的经济发展模式,相信在政策赋能和绿色助力的双重加持下,一定能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得更美更好。”公司财务负责人段佳楠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余昌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