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设备是生产力的关键构成要素。去年以来,贵州积极抢抓国家出台“两新”及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赋能工业企业设备更新,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化为现代先进制造业。过去一年,我省大规模设备更新的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22.3%,有效拉动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持续向好。
为解决设备老化、工艺落后、能耗偏高等问题,位于贵州六盘水市的双元铝业于2023年2月启动技改扩能项目,去年11月,项目电解槽正式启动,第一罐铝水生产下线。设备升级后,企业吨铝电耗可控制在13300度以下,相关的排放浓度均优于国家标准。
双元铝业电解厂技术副厂长赵正勇表示,项目选用当前行业成熟的500千安电解工艺,对现有电解铝产能生产工艺进行技改升级和扩能,可年产铝水20万吨以上,直接解决链上企业就业2000人,间接带动关联产业就业5000人,同时可带动煤、电、物流及配套产业同步发展。“通过智能大数据显示屏,整个生产过程可实现实时监控。“智能化设备能帮助我们判断,保障系统的运行。”赵正勇说。
截至目前,双元铝业的产业链已聚集52家企业60个项目,可生产门窗、工业型材、装饰材料、等多种铝产品。
双元铝业电解厂电解一车间车间主任曾坤告诉记者,车间投产以后,原来240千安的电解槽,升级成为500千安的电解槽,各项指标逐渐向好,员工的单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0%左右,吨铝电耗下降了450度以上,每天可向下游的企业提供160余吨铝水。
去年以来,贵州先后推荐两批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60个,申报国债14.1亿元,项目总投资180.8亿元。其中,贵州百灵1号楼颗粒剂车间改造工程项目成功申请并获批1500万元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于项目设备更新。项目达产后,预计可为企业增加年营业收入6亿元。
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设备工程部部长陈洪武表示,目前,贵州百灵1号楼颗粒剂车间改造工程项目整体完成70%左右,新设备安装以后,整个生产制药的制粒工艺全部简化,自动化包装生产线使得整体效率提升大概30%以上。陈洪武告诉记者:“项目估计今年5月份就可以全面建成投产,投产后大概每年可生产9亿袋左右的颗粒剂产品。”
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牛民介绍,扩能技改项目实施后,企业引入了多工位除渣系统、行走塔自动控制等新工艺、新装备,使单位产品能耗较技改前降低了3.5%,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700多吨。“接下来我们还会朝着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继续努力,在生产技术、装备、产品研发以及科学管理等方面加大有效投入。”牛民说。
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牛民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全省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160个、新引进落地项目168个、建成投产260个,工业投资持续大幅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占比进一步提高到32%以上。2024年1月至11月,全省工业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9.5%,高出全省工业投资增速3.6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工业投资增长2.5个百分点。
记者: 杨民铭 万祯 田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