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高原上的贵州正隆起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西部新极。从百座高桥飞架的“基建密码”到哪吒IP的文化解码,从山地高效农业的生态方程式到现代产业体系——贵州以“三不沿”之躯,在大山褶皱间重构发展逻辑。系列报道《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西部新变量”》,探寻西部如何将地质屏障转为创新势能,让世界级旅游IP与全球贸易链共振?答案,或许藏在每座桥的钢索、每块梯田的等高线和每帧动画的算力中。
兴义万峰林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
文化是诗,旅游则是远方。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促成诗和远方的双向奔赴。
在北纬24°-29°的黄金生态带上,贵州如同一枚翡翠镶嵌于云贵高原东麓。这里东毗湘西、南邻桂北、西接滇东、北连巴蜀,2.6亿年前古特提斯洋退却时沉积的碳酸盐岩层,在亚热带季风千万年的润泽下,雕琢出全球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区——占贵州全省73%的岩溶地表,峰林崎岖,深谷横亘。
而放眼整个中国西部,从青藏高原的雪域秘境到河西走廊的丝路驼铃,从川滇交界的横断山脉到陕甘宁的黄土风情,这片占国土面积七成的广袤区域,正以多元的自然禀赋与人文底蕴,重塑世界对东方的想象。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山地贵州的密码深刻烙印在每寸土地,然而,地理的阻隔与馈赠也在此达成绝妙平衡。这种平衡也是西部发展的缩影——新疆的沙漠与绿洲、云南的雨林与梯田、四川的盆地与雪山,无一不在诉说着“劣势”与“优势”的辩证哲学。西部大开发二十余年,一条条高速公路从贵州蔓延至川滇,青藏铁路延伸至日喀则,中欧班列从西安呼啸西行,基础设施的“破壁”正将西部连结成更具张力的旅游网络。
何为世界级旅游资源?
“一亿人在贵州,一亿人在来贵州的路上”。跨越山海,来贵州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风潮。
在3月6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介绍说,“2024年贵州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次分别增长10.4%、13.3%、81.8%。”
这不仅是近年来贵州深入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取得的成效,更是手握世界级旅游资源的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称赞贵州素有“公园省”之美誉。这里处处洋溢着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发展之美。
教育部旅游管理教指委副主任、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勇接受动静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首先应该有一些世界级的旅游资源,贵州是具备这个条件的,像黄果树景区的景观质量、世界知名度都非常高。”
黄果树瀑布
推门见景,开窗见绿,论起旅游资源的数量和品质,贵州是有一定话语权的。据统计,贵州现有4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世界文化遗产、2个世界地质公园、10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比如,“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荔波小七孔、“全球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千户苗寨,除此之外,这里孕育了每秒倾泻70吨水量的黄果树瀑布的磅礴之势,更形成织金洞30万平方米的地下宫殿。
荔波小七孔
目前,西部十二省份坐拥全国60%以上的5A级景区。当贵州的“中国天眼”凝视深空时,青海的茶卡盐湖正倒映星河,甘肃的月牙泉与鸣沙山在风沙中私语——西部每一处景观都在参与全球自然与文化的价值重构。
靠着优质的旅游资源,这些年,贵州以"黑马"姿态冲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黄小西,吃晚饭”成为贵州旅游热词,随后大量游客直奔这些景点而来。
赤水佛光岩 胡志刚摄
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已在贵州举办七届,贵州黔西南凭借突出的山地运动优势成为永久举办地。
贵州的群山之间,各族人民用智慧和双手,在自然中创造出独特的文化风景。在近期热映电影《哪吒2》中,不少人已经感受到侗族大歌空灵的天籁。
全国人大代表、黔南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县长杨凯介绍,“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已有‘水书习俗’‘水族马尾绣’‘水族端节’等5项非遗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书文献’已于2022年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2024年接待游客超过540万人次。”
全国人大代表、毕节市赫章县副县长付庆梅说,阿西里西•韭菜坪是世界面积最大、全国唯一的野生韭菜保护区,被誉为“东方的普罗旺斯”,是深藏在祖国南方乌蒙山区的一颗翡翠、一珠珍宝,近些年备受游客追捧。
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委书记张定超告诉记者,六盘水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是全国第一个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19度的夏天,360度的激情”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贵安新区万亩樱花园 王德友摄
而中国天气网新鲜出炉的“2025全国盼春地图”显示,贵州的春天就像5G满格信号,100天超长待机,贵安万亩樱花、毕节百里杜鹃,在春天约你来见。
百里杜鹃 罗冠宇摄
除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强力的官方加持。2024年12月,贵州加入外国人过境免签240小时政策,向全世界释放出欢迎的信号。贵州文旅发布“四免一多一减”优惠政策,吸引游客来贵州打卡。今年1月,国内首个省级旅游AI智能体“AI游贵州”发布,为游客送上新的“旅游神器”。“数字新基建”正打破地域壁垒,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何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贵州是个什么样?
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在于将资源独特性转化为全球游客的“必选清单”,并形成可持续的情感连接。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院长吴佳妮说:“说到土耳其,我们会想到热气球;说到日本,我们会想到富士山。贵州要打造一个独有的旅游文化品牌,才能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当“桂林山水甲天下”成为广西的代名词,“七彩云南”成为旅拍圣地,“大美青海”化身生态旅游标杆,西部各省份正在垂直领域构筑不可替代性。正如吴佳妮所言,当全球游客想要玩转山地、感受民族文化、体验康养之旅时,他们会第一时间想到“去贵州”。
梵净山
来一次贵州,还是每年都来一次贵州,这考验着服务水准,更是旅游资源软实力的展现。澳门科技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吴国民在接受动静记者采访时说:“基础设施是非常重要的,要让游客能轻松抵达旅游目的地。从国际游客入境前到返程,提供全方位的周全服务”。
西部首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世界前百座高桥中半数飞架贵州峡谷,贵广、沪昆、成贵等高铁网络纵横贯通,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和10个支线机场全域覆盖,当前的贵州,从“黔道难”变成“西南枢纽”。游客除了感受到便捷的交通,或许还会感叹,原来“贵州是平的”。
此外,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还需解决“最后一公里”体验。例如,在高铁站、机场设立多语言旅游服务中心,提供个性化路线规划;针对国际游客,除“外文标识、便捷支付、货币兑换、外语翻译”外,引入“国际旅游服务认证”,规范酒店、景区、旅行社的服务标准。还应拓展跨境服务,实现“全球预订、本地履约”。吴佳妮认为:“贵州可以用特色吸引游客,但也能提供通用式服务,让游客进行个性化选择。”
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如何抵达?
从“网红”到“长红”,从“打卡”到“常驻”,贵州该如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成为全球游客的心头好?
抢占国际旅游市场的一席之地,需要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旅游品牌,差异化战略是生命力。
“贵州做桥旅融合在中国是头一份,我们要抓住这个先机。” 吴佳妮认为,随着游客消费偏好发生改变,打卡式的旅游将会减少,体验式的旅游将会增加。“旅游最大的获得感是身心愉悦。旅游产品中应增强游客体验感。”
北盘江大桥
吴佳妮同时提到,有好的产品,但因运营不力导致失败的例子很多,不能重基建轻运营。旅游发展初期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后续的IP打造、文化符号、体验场景、衍生消费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当前的贵州而言,强旅游产品体系应当由旅游企业来打造,培育或者引进旅游领域的龙头企业至关重要。” 吴佳妮说。
村BA (尹刚 摄)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勇说,优质的旅游品牌,可以传递持续的情绪价值。“村超、村BA那种欢乐的氛围下,比赛不是主要的,以这种赛事来体现共情消费的价值,贵州做得不错。这种思路也可以覆盖到贵州其他旅游场景中。”马勇认为,贵州还应当具备让国际游客出入便利的海陆空交通体系。“短期内可能无法开设大量国际航线,但是贵州可以加强与旅游经济口岸城市的便捷联系和中转率,比如广州、深圳。初期为了方便游客,还可以推动携程、飞猪等在线旅行社开通包机服务”。
好酒也怕巷子深。“国外社交平台上有很多关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应该把这些特点打造成贵州的全球品牌,要让游客知道为什么要去贵州。”澳门科技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吴国民记者:“澳门的公交车上,天天都能看到贵州旅游的广告,这种宣传是不是在别的地方也有?贵州民族特色丰富,还需要更多宣传。”比如,可以向在华留学生宣传,他们通过国外的社交平台发布,让更多人知道贵州。
雷山苗年(龚小勇 摄)
相比一百万人来贵州一次,一万人来贵州一百次的含金量更高,吴国民说,贵州发展国际旅游,一些公共保障细节不能忽视。他举例说:“马来西亚有一个项目叫‘My second home’,鼓励大家退休去马来西亚养老。马来西亚槟城看准中国游客目标市场,医疗机构里的医疗人员会说中文,里面还有中医。”
西江千户苗寨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表示,贵州将围绕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强化资源要素的精美开发、客源市场的精细拓展、服务水平的精致提升,着力打造以“黄小西吃晚饭”为代表的世界级景区,以贵阳、遵义、安顺为代表的一流旅游城市,推动文旅、酒旅、交旅、体旅、农旅、康旅等融合业态不断涌现,产业集群蓬勃兴起。
《孤独星球》曾说这里是“被折叠的仙境”。贵州,这里每一寸岩层都是请柬,每道飞瀑皆是钤印,东方喀斯特王国,正以亘古的浪漫,等待全球旅人解码大地的情书。从雪域到沙漠,从古城到村寨,中国西部的每一处秘境都在诉说:这里不仅是地理的西部,更是世界的下一个诗和远方。
记者: 王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