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BA”“村超”爆红,打开一扇了解我省民族文化的窗口;“阳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屯堡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研讨会等的举办,深挖文化“富矿”;贵州出品的电视剧《丁宝桢》热映,收视口碑“双丰收”;2023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带来了“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艺术的盛会”……一段时间以来,我省文化领域大事喜事不断,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提升了我省文化的影响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千百年来,18个世居民族在贵州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阳明文化、山地文化、“三线”文化等交相辉映,绽放出“文化千岛”的独特魅力,让贵州成为中华文化百花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一座可以“精开”的文化“富矿”。
讲好文化故事,扩大贵州文化影响力,需精深挖掘整理,回答“讲什么”的问题。文化资源是一种静态的存在,而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属性的东西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与现实的碰撞、与时代发展的奋斗实践中彰显新的时代价值。深度挖掘文化资源,透过历史的尘烟,梳理史实,探寻文化的产生、演进、发展,探索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才能让文化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史料中“活”起来。
讲好文化故事,扩大贵州文化影响力,要丰富文化表达,解决“怎么讲”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创作思路、内容呈现、传播方式等方面对文艺精品创作提出了新要求。实践中,要用好书籍、报刊、戏剧、影视、舞蹈、歌曲等,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又要借助新的科技手段,丰富文化的呈现方式,改善提升受众的体验。与此同时,通过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传播由传统的“文物展呈”向“文化旅游”转化,让游客在润物无声中接受熏陶。
文化,无形而有力。一种文化只有被关注、被了解、被研究,才谈得上传播力和影响力。深入实施“四大文化工程”,努力讲好贵州文化蕴含的后发追赶的奋斗故事、民族团结的精彩故事、天人合一的实践故事、开放包容的生动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必能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的“硬支撑”,让多彩贵州更加多姿多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李海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