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贵州

贵州省加快构建现代竹产业发展体系 “以竹代塑”推动建设“两山两水”产业带

10月31日,位于贵州赤水经济开发区的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繁忙,一块块竹片在生产线上经过发酵、脱青、清洗、蒸煮、漂白、分切、包装等一系列工序后,制成纸浆板或生活用纸原纸输送到仓库,等待运往全国各地的竹浆造纸厂。

  作为全球最大的竹浆单系列生产企业,泰盛公司2024年竹浆产量36万吨,实现产值17.6亿元。

  “‘以竹代塑’市场空间巨大,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不仅销往广东、湖北、湖南、四川等国内市场,还远销美国、韩国、日本等海外市场,今年产量将突破40万吨。”该公司总经理胥端祥说。

  据了解,“以竹代塑”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的节能环保、新材料等现阶段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贵州作为重点竹产区被纳入政策支持范围。

  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竹资源优势,现有竹林面积506.09万亩,2024年全省竹材产量123万吨。尤其以赤水市为核心区域,竹林面积达132.8万亩,为“以竹代塑”产业提供了充足稳定的原料供应保障,建成了全国最大竹浆单产基地,获批为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和“竹浆生物产业基地”。

  抢抓国家培育“以竹代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机遇,《贵州省“以竹代塑”发展规划(2024-2030年)》应运而生,规划建设以赤水河、清水江、大娄山、武陵山为核心的“两山两水”产业带,将竹产业纳入全省林业产业、乡村振兴重点发展领域。

  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省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构建现代竹产业发展体系,“以竹代塑”在产业规模、产品价值和综合效益形成破“竹”之势,成为西南地区“以竹代塑”产业核心集聚区。

  据统计,全省竹产业综合产值从2022年的125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181亿元,培育420余家竹产品加工企业,形成覆盖竹建材、竹家具、竹浆纸、竹工艺品等300余个品种的产品体系。“以竹代塑”产业链招商累计引进省外龙头企业18家,总投资超60亿元。

  “以竹代塑”激活了我省丰富的竹林资源优势,带动全省36.45万从业人员就业增收,成为竹林产区群众“家门口的绿色银行”。

  我省从政策配套、金融扶持、科研支持等方面协同推进“以竹代塑”加快发展。今年9月,省林业局、省发展改革委依据《贵州省“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奖补办法(试行)》,对贵州竹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贵州路兴竹木开发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的“以竹代塑”产品研发、设备购置、生产销售等工作予以资金奖补,奖补资金147.3万元,撬动2946万元社会资本投入“以竹代塑”产业,此举系全国省级层面首创。

  “2025年全省竹产业综合产值预计突破200亿元。”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洪成表示,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两山两水”产业带(大娄山竹粉复合材料、武陵山竹纤维、赤水河竹浆竹材、清水江竹材产品)完善产业链布局,精准招商招引竹日用品、竹浆模塑、竹纤维、竹制工业和建筑材料等领域企业向园区聚集,打造赤水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等产业集群,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品牌培育,持续拓宽“以竹代塑”产品应用场景,推动贵州“以竹代塑”高质量发展。(记者 干江东)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