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贵州

铭记昨日苦难辉煌 无愧今天使命担当|全省干部群众收听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在千里之外的贵州,从城市到乡村,从工厂、田间到军营驻地,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收听收看大会盛况,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在贵大地澎湃涌动。

阅兵式对于参加抗战的老战士们具有特殊的意义,他们早早就守候在电视机前。“现在都讲科技,我们的军事装备进步太大了!”当各类新式武器装备亮相时,102岁的抗战老兵薛荣难掩激动。

3.jpg

102岁的抗战老兵薛荣正在观看九三阅兵直播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丹灵 徐小迪 摄

薛荣是江苏无锡人,1942年在新四军7师担任技师,负责修理枪械、复装弹药。如今,看到阅兵式上的新式装备,他眼里满是骄傲。他对身旁的子女说:“和平来之不易,要努力工作建设祖国。”

9月3日9点,遵义市红花岗区94岁抗战老兵童允冲和家人一起观看阅兵活动。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洋 摄影报道.jpg

9月3日,在遵义市红花岗区,94岁抗战老兵童允冲(左2)和家人一起观看九三阅兵直播。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洋 摄

在遵义市红花岗区,94岁抗战老兵童允冲在家人陪同下观看阅兵式。“太震撼了,如果以前有这些先进装备武器,肯定不被欺负。”童允冲6岁起担任通信员为八路军送信,后来担任警卫员,他边观看直播,边给儿子讲述自己的抗战经历。

不仅仅是老兵,在贵州各地抗战遗址前,大家同样心潮澎湃。这些见证了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地方,成了传承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

家住黔南州独山县麻抹社区的石龄豪是一名教师。9月3日,他起了个大早,到深河桥遗址附近的中学收看阅兵式。“正是靠军民顽强阻击,才粉碎了日军由独山北上的计划”。石龄豪将抗战故事讲给学生们听,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奋发图强,更好建设祖国。

历史的接力棒,从老兵传递到后辈。当天安门广场上战士昂首阔步,战旗迎风招展,战机碧空翱翔,战车浩荡前行,贵州的军营、学校内掌声雷动。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武警黔东南支队组织全体官兵收看阅兵直播,在重温胜利荣光中凝聚奋进力量,以精神洗礼接续诠释军人使命担当。图为观看直播的官兵敬礼 (2).jpg

在武警黔东南支队会议室内,官兵观看九三阅兵直播。

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武警黔东南支队会议室内,百余名官兵全体起立敬礼,眼神里满是坚定与自豪。两个月前,他们刚从榕江抗洪抢险一线归来。抗洪期间,该支队先后紧急出动136名兵力、13台车辆,1艘冲锋舟、7艘橡皮艇,携带300余件套各类装备器材,在洪水中转移群众1556人,疏散帮助群众905人,转运物资2630余件套。

武警黔东南支队榕江“6.24”抗洪抢险任务前线指挥所政工指挥员 王刚亮.jpg

武警黔东南支队榕江抗洪抢险任务前线指挥所政工指挥员王刚亮。

“从阅兵方队的眼神里,看到了同样的坚定,那是对使命的忠诚,对人民的责任。”抗洪抢险任务前线指挥所政工指挥员王刚亮凝视屏幕中的方队说,要以绝对忠诚和过硬作风扛起守护和平的重任。

在毕节七星关红军小学,全校师生通过“班班通”收看了阅兵盛典。屏幕上整齐划一的方队依次走过,引来孩子们一阵阵惊叹与掌声。这所学校创建于1938年,建校之初就秉持鲜明的抗日救国主张。2024年,学校正式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贵州毕节七星关红军小学”,将“红色育人”理念贯穿办学全过程。

该校六年级学生朱远豪紧盯着屏幕,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自豪,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我也要像他们一样,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在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师生齐聚学校大礼堂。九年级班主任姚凤仙老师不时拿出手机拍下阅兵式的镜头:“阅兵展现的国防力量和国家荣誉,正是课堂上需要传递给学生的最生动教材。”

DSC_9249.JPG

贵州财经大学师生观看九三阅兵直播聂玉涵 王建齐 陈曼玉 摄

贵州财经大学体育馆内座无虚席,7100余名大一新生聚精会神地观看阅兵式。随着大国重器的逐一亮相,现场气氛达到高潮,体育馆内响起阵阵掌声与欢呼声。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将继承先烈遗志,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方亚丽 杨唯 李洋

李文勇 鲁媛 葛永智 戴正国 胡玉山

 文丹 谌思宇 李嘉琪 李允凤

 石含开 管云 综合报道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