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扫码就能轻松参与城市管理;智能视频自动抓拍占道经营、道路垃圾、机动车占用人行道23类常见问题;“前端物联感知、中枢智能决策、末端快速处置”全链条防汛模式让易涝隐患无所遁形……
如今,贵阳安上了城市运维“智慧大脑”,“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
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指挥调度中心内,城市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在“数字社会-智慧城管”平台下变得一目了然,“针对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不文明行为,平台第一时间将任务下达至就近一线工作人员及时处理。”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指挥调度中心工作人员代永庭说。
一直以来,城市治理工作存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短板。城市运行如何更高效、更智慧?2023年开始搭建的“智慧城管”平台,应用功能涵盖了综合执法、市政、环卫、园林绿化等领域。
“目前‘智慧城管’平台已投入使用的业务应用系统12个,功能点近500个,联动各级职能部门295个,基本实现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城市管理工作的‘一网统管’。”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指挥调度中心负责人赵雪元介绍。
如今,贵阳“智慧城管”平台已覆盖全市14个区(市、县)及功能区,注册使用人数达到2.2万人,收录的基础数据达1000万余条,日均生成工作动态信息近万条。
万物互联,点亮数智生活。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医疗相碰撞,创造出颠覆传统就医流程的“互联网 医疗”模式,看病就医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走进贵黔医院门诊部,随处可见的自助终端机让预约、缴费,连报告打印、费用查询都能手到擒来,“排队办事”已成历史。
自助终端机前,来自安顺的患者陈先生正打印血检报告,“以前想要到上级医院就诊,就得一大早挂号,还不一定能挂到自己想要的专家号。如今只需掏出手机,在微信服务号上轻点几下,挂号便已完成。”陈先生表示。
同时,为了避免患者“迷路”,浪费时间,系统会根据预约信息,自动规划出最快的就诊路线。从门诊楼到检查室,每个转弯都有清晰指引。“让数据跑替代患者跑,很便捷,就医体验得到极大提升。”陈先生说。
“婴幼儿湿疹如何护理?”“保持皮肤湿润、控制瘙痒、合理洗浴……”另一边,没踏进医院的新手妈妈李迪也得到了专业的医疗意见,她将想咨询的病症输入“39AI全科医生”小程序后,立马得到了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今年2月19日,我国首个通过国家备案的医学大模型迎来升级,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39AI医生大脑”正式升级为具备“慢思考能力”的医学大模型,并通过“39AI全科医生”小程序新版本为广大用户提供医疗健康服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朗玛已拥有上亿条经权威医学专家撰写或认证的医学健康内容;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医。“数据要聚起来动起来用起来,朗玛通过释放所累积的医疗数据资源的价值,不断赋能互联网医疗体系。”朗玛总裁助理李笑凡说。
除了赋能医疗领域,大数据也成为推动政务服务创新的重要力量。
自今年“贵人智办”AI助手上线以来,凭借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赋能,已悄然改变了市民和企业的办事方式。截至目前,这个集智能咨询、查询、办理于一体的平台,已上线55个高频查询服务、304个事项和2个“一件事”的“边聊边办”功能,累计提供智能解答112万次,服务查询15254次,办理“边聊边办”办件216个。
近日,一位办事群众来到云岩区政务服务中心卫生许可证,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打开了“贵人智办”AI助手,从登录系统、填写信息到上传材料,全过程均有讲解、答疑解惑,顺利完成卫生许可证的申请耗仅时10分钟,“操作简便,省时省力,体验感极佳。”该办事群众表示。
从城市管理到政务服务,从医疗到教育,“数字”触角日益延伸至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绘就了一幅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生活新图景。
目前,教育也在数字赋能下作出相应的改变。贵州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金融系积极抢抓机遇,将《金融学》全面接入泛雅智慧平台 DeepSeek大模型,搭建起金融学“元宇宙”。
该校应用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金融学博士张克雯表示,目前,人工智能金融课程已成为院校推进金融类专业数智化改革课程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将DeepSeek大模型深度思考与联网搜索能力与本课程专属知识库相结合,赋能AI助教深度剖析问题,推演步骤,提供更具针对性、启发性的解答,能进一步增强课程的智慧化教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