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贵州

贵州将于5月1日全面进入汛期

b4b557b1fe9b303bc7f0eb049ff87c72

4月28日,记者从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贵州省2025年防汛减灾新闻发布会获悉,根据《贵州省入汛日期确定办法》规定,结合今年以来天气形势,经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会商研判,贵州将于5月1日全面进入汛期。

今年以来,贵州省平均降水量为168.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1.2%;全省江河径流量105.5亿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偏少三成。据预测,今年汛期贵州省气象水文形势总体偏差,降水总量较常年总体偏少,呈现“旱涝并存、旱重于涝”特征,但局地的强降雨极端性明显,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高,防汛抗旱形势复杂严峻。

及时部署推动,环环扣紧责任链条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多次调度部署。省防指印发年度防汛抗旱工作要点,及时分析研判汛期灾害防范形势,全面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完善党政共管、逐级包保的防汛抗旱责任体系,调整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8.6万余名,实现水库、山塘、山洪危险区、地灾隐患点全覆盖,进一步扣紧“防、减、救”责任链条。

优化指挥体系,构建高效工作格局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议事协调机构优化调整的决策部署,省级层面设立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同时保留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及其工作体系。为所有乡镇配备“智慧应急”融合终端,实现省、市、县、乡四级“一键”调度指挥;与18家省级部门实现音频视频互联互通,与省军区、武警贵州总队、消防救援总队实现情报信息共享共用,有效提高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

强化排查整治,全面管控灾害风险

制定防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强化行业主管部门主导的专业排查;相关部门紧盯山塘水库、行洪河道、山洪危险区、地灾隐患点、公路铁路沿线、野外施工项目、城市地下空间等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区域部位、重要基础设施,组织专业技术力量下沉一线全面开展排查,建立隐患清单,逐一闭环整改。今年以来,已排查隐患14029条,完成整改11995条,剩余的2034条正在整改并已落实管控措施。

健全叫应机制,着力提升响应联动能力

建立汛期灾害预警叫应“211”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叫应条件、叫应对象、叫应流程,形成“有预警、有叫应、有行动、有反馈、有核实”的工作闭环。修订完善《贵州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优化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和程序,细化不同响应级别各行业部门行动措施,明确启动应急响应期间,省有关部门指派业务骨干到省应急厅联合值守,合力抗灾。

强化力量建设,着力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立足重大洪涝灾害抢险救援需求,补充采购防洪抢险救灾物资装备,向多灾易灾地区前置物资装备2.8万余件,对全省储备的470余万件物资装备完成盘点和维护保养,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全省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800余支1.8万余人,建成乡镇综合救援队伍1522支5.3万余人、村级救援队伍1.72万支33.5万余人,所有队伍均已进入备战状态,遇到突发状况能够迅速投入抢险救援。

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提升基层处置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为53个县1211个乡镇配备应急装备5.39万台(套),为基层配备卫星电话2400余台,帮助48个县完成应急指挥中心升级改造;组织指导基层修订应急预案9688个,开展应急演练5356场,培训2051期,基层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升。

下一步,贵州将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全力抓好防汛减灾各项工作。一是充分利用主汛期到来前的窗口期,持续开展防汛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二是持续强化物资装备补充前置和应急预案演练培训,提升“三断”极端情形下的应急能力。三是扎实抓好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城乡内涝防范应对和中小水库安全度汛,严格落实汛期灾害预警叫应“211”工作机制,及时果断转移危险区域人员。四是统筹做好抗旱工作,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科学调度水资源,全力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和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要。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